中山珠海运动场作为当地重要的体育设施,近年来因使用频率高、年限较长,部分设施已出现老化现象,亟需进行改造翻新。本次改造工程以400米标准运动场为核心,旨在提升场地的专业性、安全性和美观性,兼顾全民健身需求。以下从项目背景、施工策划、技术要点和社会效益四个方面展开详细说明。
### 一、项目背景与改造必要性
中山珠海运动场建成于2010年,曾承办过多项省级田径赛事和市级全民健身活动。随着时间推移,场地暴露出以下问题:
1. **跑道表层磨损**:原有聚氨酯面层出现局部开裂、褪色现象,起跑区域磨损尤为严重,影响运动员训练安全。
2. **排水系统不畅**:雨季时场地积水明显,导致使用率下降(据检测,积水区域修复需耗时3-5天)。
3. **配套设施落后**:跳远沙坑硬化、看台座椅破损,照明系统无法满足夜间比赛需求。
根据《广东省全民健身条例》要求,本次改造将参照世界田联(WA)二类场地标准,预算投入约1200万元,工期计划为180天。
### 二、施工策划与阶段划分
#### (一)前期准备阶段(30天)
1. **场地勘察与设计优化**
- 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地基沉降、排水坡度进行激光测绘,结合珠海多雨气候特点,将原排水沟宽度从30cm扩至50cm,并增设6个集水井。
- 跑道设计采用国际赛事通用的13mm厚全塑型自结纹面层,颜色选用铁红/靛蓝双色分区,兼顾防滑性与视觉引导功能。
2. **材料采购与环保管控**
- 主材优先选择环保产品:广州某厂商提供的无溶剂跑道胶水(符合GB 36246-2018标准)、再生橡胶颗粒(30%回收含量)。
- 建立材料进场追溯制度,每批次需提供检测报告。
#### (二)主体施工阶段(120天)
1. **基础处理**
- 原沥青基层铣刨后,铺设15cm厚级配碎石+10cm厚改性沥青,压实度须达97%以上。采用德国进口摊铺机控制平整度误差≤3mm/3m。
2. **跑道面层施工**
- 分三层喷涂:底层弹性垫层(5mm)、中间缓冲层(7mm)、面层耐磨层(1mm),每层间隔24小时固化。施工时需保持温度10℃以上、湿度低于75%。
3. **附属设施升级**
- 看台采用防滑铝板座椅(共5000座),增设残疾人专用通道;
- 照明系统更换为200luxLED泛光灯组,支持智能调光模式。
#### (三)验收调试阶段(30天)
- 委托中国田径协会认证机构进行冲击吸收(35%-50%)、垂直变形(0.6-1.8mm)等9项指标检测。
- 组织测试赛(如珠海市青少年田径锦标赛)进行实战检验。
### 三、关键技术难点与解决方案
1. **雨季施工保障**
- 搭建移动式防雨棚(覆盖面积4000㎡),配备10台抽水泵应对突发积水。
- 调整施工时序:优先完成排水系统改造(4月前),面层施工避开6-8月台风高发期。
2. **环保控制**
- 设置VOCs在线监测仪,胶黏剂喷涂作业全程配备负压收集装置。
- 旧跑道材料****回收,破碎后用于社区健身路径建设。
3. **市民使用衔接**
- 采用"分区分时"施工法,保留2条训练跑道供周边学校使用;
- 开通线上公示平台,实时推送工程进展。
### 四、社会效益与长效管理
1. **赛事服务提升**
改造后场地可承接全国U系列田径赛事,预计年增承办能力3-5场,带动周边餐饮住宿消费约800万元/年。
2. **全民健身促进**
新增智能健身步道(含心率监测柱)、夜间照明系统,开放时间延长至22:00,惠及周边10万居民。
3. **可持续运营机制**
- 引入专业物业团队维护,建立"每日巡检+季度保养"制度;
- 开发场地预约APP,实现错峰收费(高峰时段15元/人,非高峰免费)。
目前工程已进入招标阶段(据珠海市体育局官网10月公告),预计2026年5月完工。该项目不仅将重塑区域体育地标,更通过科学施工策划,展现了城市更新中"专业性与普惠性"的平衡之道。未来可通过举办"场地开放日"等活动,让市民亲身感受改造成果,推动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的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