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Web3 生态中,90% 中小团队的项目策划会陷入两个极端:要么完全复刻以太坊、Aave 等大厂模式,把 “全链支持、复杂治理” 作为初始目标,导致开发成本超 50 万元却无人使用;要么忽视 Web3 核心特性,用传统互联网 “流量思维” 做策划(比如先做工具再拉广告),最终因缺乏社区认同而停滞。实际上,Web3 项目策划的核心不是 “做全功能”,而是 “在垂直场景中找到去中心化解决方案”—— 通过精准拆解用户痛点、定义核心价值、设计轻量化 MVP,3 人团队也能在 2-3 个月内完成可落地的策划,且后续冷启动时用户转化率比泛功能项目高 3 倍以上。
第一章 Web3 项目策划的核心差异:跳出传统思维,锚定去中心化价值Web3 项目策划与传统互联网项目的本质区别,在于 “价值逻辑从‘平台驱动’转向‘社区驱动’,目标从‘流量变现’转向‘痛点解决 + 生态共建’”。很多团队一开始就错在套用传统思维,导致后续开发和运营全链路走偏。
1. 目标设定:从 “短期变现” 到 “长期生态价值”传统互联网项目常以 “6 个月内实现盈利” 为目标,比如开发工具类 APP 后靠广告或会员收费变现;但 Web3 项目的策划需先考虑 “是否能解决某类用户的去中心化痛点”,短期目标应聚焦 “社区冷启动(500 + 种子用户)、核心功能验证(如 铸造率≥30%)”,盈利需在生态初步成型后自然衍生。例如:针对 “非遗创作者不懂,无法将作品转化为 ” 的痛点,项目短期目标可设定为 “3 个月内服务 100 名非遗创作者,完成 300 件 铸造”,而非 “3 个月内靠 交易手续费盈利 10 万元”—— 当创作者认可项目价值并形成社区后,后续通过 “定制化铸造服务、线下核销分成” 盈利会更顺畅。
2. 用户角色:从 “被动使用者” 到 “主动共建者”传统项目策划中,用户是 “被动接受服务的群体”,比如视频 APP 用户只能观看内容;但 Web3 项目的核心用户是 “社区共建者”,需在策划阶段就设计 “用户参与路径”,让用户能通过贡献获得权益。以 “中小商户 Web3 收款工具” 为例,策划时需明确三类共建角色:
核心商户:每月收款超 100 笔,可参与 “工具功能投票”(如是否新增本地支付对接),获 “手续费减免” 权益;
普通商户:可邀请其他商户入驻,获 “邀请分成”(被邀请者手续费的 10%);
技术贡献者:提交代码优化建议(如修复收款延迟 bug),获 “社区徽章 + 优先体验新功能”。这种角色设计能让用户从 “用工具” 变成 “帮工具优化”,避免项目沦为团队 “闭门造车” 的产物。
3. 核心逻辑:从 “中心化管控” 到 “轻量化自治”传统项目的核心逻辑是 “平台掌控所有数据和规则”,比如电商平台可随意调整商家抽佣比例;但 Web3 项目需在策划阶段嵌入 “轻量化自治” 逻辑,让关键决策(如手续费调整、功能迭代)由社区参与,避免因 “团队一言堂” 引发用户不满。例如 “ 垂直交易平台” 策划时,可设定 “手续费调整需经 50% 以上活跃创作者投票通过”,且投票结果链上存证(用 Snapshot 工具),既保证决策透明,又避免团队滥用权限 —— 这种逻辑能让用户更信任项目,后续冷启动时主动参与传播。
第二章 从 0 到 1 的 Web3 项目策划框架:四步锁定垂直痛点Web3 项目策划无需复杂文档,聚焦 “垂直场景拆解、核心价值定义、MVP 设计、社区路径规划” 四步,即可形成可落地的方案。中小团队需避免 “贪大求全”,每一步都围绕 “解决具体痛点” 展开。
1. 第一步:拆解垂直场景痛点,拒绝 “泛赛道”Web3 的机会不在 “全链、全品类”,而在 “垂直场景的未被满足需求”。策划的第一步是 “锁定 1 个垂直场景,拆解 3 个以上核心痛点”,避免陷入 “做一个‘所有人都能用’的项目” 的误区。以 “跨境自由职业者 Web3 收款” 场景为例,通过访谈 20 名自由职业者,可拆解出三大痛点:
痛点 1:传统跨境收款手续费高(PayPal 抽佣 3%-5%),且到账慢(3-7 天);
痛点 2:收款后兑换成法币需经过多道手续,汇率损失超 2%;
痛点 3:交易记录分散,税务申报时需手动整理,耗时耗力。若团队试图解决 “跨境收款、 铸造、DeFi 理财” 多个场景,反而会分散精力,最终哪个痛点都没解决。
2. 第二步:定义核心价值主张,让用户 “一眼懂”核心价值主张需 “一句话说清项目能解决什么问题、有什么独特优势”,避免用 “去中心化、赋能” 等模糊词汇。youxiu的价值主张应包含 “用户群体 + 痛点解决 + 具体好处” 三要素。反面案例:“一款基于的跨境收款工具”—— 未明确用户群体和具体好处,用户看完仍不知道 “和 PayPal 有什么区别”。正面案例:“跨境自由职业者专属 Web3 收款工具:手续费 1%,1 小时到账,自动生成税务报表”—— 明确 “自由职业者” 群体,解决 “手续费高、到账慢、报税难” 痛点,具体好处(1% 手续费、1 小时到账)一目了然,后续宣发时用户也容易传播。
3. 第三步:设计轻量化 MVP,聚焦 “核心功能”Web3 项目的 MVP(最小可行产品)需遵循 “2/8 原则”:用 20% 的功能满足 80% 用户的核心需求,开发周期控制在 2-3 个月,成本不超过 20 万元。很多团队错在把 “未来迭代的功能” 塞进 MVP,导致开发延期、预算超支。以 “跨境自由职业者收款工具” 为例,MVP 核心功能只需 3 个:
功能 1:Web3 钱包登录(支持 metaMask/Trust Wallet),无需注册手机号,符合自由职业者 “隐私保护” 需求;
功能 2:低手续费收款(对接 Polygon 链,手续费 1%,支持 USDT/USDC 收款),解决 “手续费高” 痛点;
功能 3:交易记录自动导出(支持 CSV 格式,可直接用于税务申报),解决 “报税难” 痛点。像 “多链支持(如以太坊、BSC)”“法币自动兑换” 等功能,可在 MVP 验证后(如 500 名用户使用,收款率≥80%)再迭代,避免初期开发压力过大。
4. 第四步:规划社区共建路径,避免 “上线后建群”Web3 项目的社区不是 “上线后拉的微信群”,而是 “策划阶段就设计好的参与体系”。需明确 “种子用户筛选标准、初期贡献机制、核心决策规则”,让社区在项目上线前就有雏形。以 “跨境收款工具” 为例,社区共建路径可分三阶段规划:
预热期(MVP 开发中):筛选 50 名 “高频跨境收款自由职业者”(如每月收款超 5 次),组建 Discord 种子群,邀请参与 “功能投票”(如是否支持某地区法币兑换),获 “上线后 3 个月手续费全免” 权益;
上线期(MVP 发布后):开放 “邀请返佣”,用户邀请好友使用,获 “被邀请者手续费的 10% 分成”,每周在社群举办 “使用问题答疑会”,收集优化建议;
增长期(用户超 1000 人):启动 “轻量化 DAO”,每月开放 1 次 “功能迭代投票”(如是否新增发票生成功能),投票权与 “收款笔数” 挂钩(每月收款超 20 笔获 1 票),让核心用户参与决策。
第三章 Web3 项目策划避坑指南:避开 90% 团队踩过的雷中小团队在 Web3 项目策划中,常因 “忽视 Web3 特性、缺乏验证” 导致后续开发和运营被动。以下三个陷阱需重点规避,每个陷阱都附带可落地的解决办法。
1. 陷阱一:盲目复刻大厂功能,忽视 “小而美”很多团队看到以太坊支持 “智能合约、DeFi、” 全功能,就把 “多链支持、复杂治理” 作为初始目标,结果开发 6 个月后,发现 “90% 功能用户用不上”。例如某团队策划 “Web3 钱包” 时,复刻 metaMask 的 “多链管理、DApp 集成” 功能,还额外加了 “ 合成、DeFi 理财” 模块,开发成本超 40 万元,上线后月活仅 50 人 —— 核心原因是 “中小用户只需‘转账、查看资产’,复杂功能反而增加使用门槛”。解决办法:用 “竞品功能减法” 思维,列出大厂核心功能后,只保留 “垂直场景必需的 20%”。比如 “面向小白的 Web3 钱包”,可去掉 “DApp 集成、多链手动添加”,只保留 “默认 Polygon/BSC 链、资产一键查看、转账 Gas 费自动推荐”,开发周期缩短至 2 个月,成本控制在 15 万元以内。
2. 陷阱二:忽视合规前置,上线后遇监管风险
Web3 项目常因 “策划阶段没考虑目标市场合规”,导致上线后被下架。比如某团队策划 “海外 交易平台” 时,未考虑欧盟 MiCA 法规对 “ 金融化” 的限制,上线后因 “允许 质押借贷” 被监管部门警告,被迫下架整改,损失超 20 万元。解决办法:策划阶段就做 “目标市场合规调研”,聚焦 “低合规门槛地区”(如东南亚印尼、中国香港),并明确 “禁止功能”。例如面向印尼市场的 平台,策划时需明确:
允许: 铸造、交易(非金融化)、创作者版税;
禁止: 质押、拆分交易、宣传 “ 增值预期”;提前完成 “印尼本地支付备案”(费用约 1-2 万美元),避免上线后合规风险。
3. 陷阱三:社区规划滞后,上线后冷启动难很多团队把 “社区” 当成 “上线后的附属品”,策划时只关注功能,不设计社区参与路径,导致上线后 “有产品无用户”。例如某团队开发 “Web3 商户收款工具”,上线后才拉微信群,发 “下载送测试金” 的广告,结果群内 80% 是羊毛党,真实商户不足 10 人。解决办法:策划阶段就启动 “种子用户招募”,用 “专属权益” 吸引目标用户提前参与。比如 “商户收款工具” 策划时,可通过 “东南亚中小商户协会” 招募 50 家种子商户,承诺 “上线后首月免费使用 + 专属客服”,并邀请商户参与 “支付流程优化讨论”—— 这些商户不仅是首批用户,还会主动在商户社群传播,冷启动时获客成本比广告低 80%。
第四章 策划落地前的关键验证:用小成本测试市场反馈Web3 项目策划不是 “写完文档就落地”,需在开发前用小成本验证 “痛点是否真实、价值主张是否吸引用户”,避免 “开发完成后才发现用户不买单”。中小团队可通过 “种子用户访谈、最小可行验证、数据指标预设” 三步完成验证,成本控制在 1-2 万元。
1. 种子用户访谈:验证痛点真实性找 10-20 名目标用户做 1 对 1 访谈(线上线下均可),核心验证 “你策划的痛点是否是用户真正的困扰”。访谈时避免 “引导性问题”(如 “你觉得手续费高是问题吗?”),改用 “开放式问题”(如 “你现在用什么方式跨境收款?遇到过什么麻烦?”)。例如某团队策划 “非遗 工具” 时,访谈 15 名非遗创作者,发现 “80% 创作者的核心痛点不是‘不会铸造 ’,而是‘铸造后没人买’”—— 于是调整策划方向,从 “铸造工具” 改为 “‘铸造 + 社群推广’一体化工具”,新增 “非遗 社群展示” 功能,后续上线后用户留存率提升至 50%,远超初始策划。
2. 最小可行验证:测试用户参与意愿不用开发完整产品,用 “落地页 + 模拟功能” 测试用户是否愿意使用。例如 “跨境收款工具” 可制作简易落地页,说明 “1% 手续费、1 小时到账” 的核心价值,添加 “预约使用” 按钮,若 7 天内预约用户超 100 人,说明价值主张吸引用户;若不足 50 人,则需调整痛点定位。另一类验证方式是 “社群模拟”,比如 “DAO 投票工具” 策划时,可在 Discord 群发起 “模拟投票”(如 “是否支持新增投票提醒功能”),若参与率超 30%,说明用户有使用意愿;若参与率不足 10%,则需优化 “投票激励机制”(如参与投票获积分)。
3. 数据指标预设:明确 “成功标准”策划阶段需预设 “MVP 上线后的核心数据指标”,避免 “上线后不知道如何判断项目是否成功”。指标需 “可量化、与痛点强相关”,不设 “下载量、注册量” 等虚荣指标。以 “跨境收款工具” 为例,核心指标可设定为:
指标 1:首月活跃用户数≥300 人(活跃定义:每月收款≥2 次);
指标 2:用户留存率≥40%(7 天留存,即 7 天后仍有收款行为);
指标 3:用户反馈满意度≥80%(通过问卷收集,核心问 “是否会推荐给同行”)。若上线后指标 1 和 2 不达标,需迭代功能(如优化收款到账速度);若指标 3 不达标,需调整服务(如增加客服响应速度)。
Web3 项目策划的核心是 “以社区为核心,以痛点为锚点”对中小团队而言,Web3 项目策划的成功不是 “做出全功能产品”,而是 “在垂直场景中找到用户真正的痛点,用轻量化方案解决,并让用户主动参与共建”。从拆解垂直痛点到设计社区路径,每一步都需避免 “传统思维复刻” 和 “大厂功能照搬”,聚焦 “小而美、可落地、有社区认同”。当策划方案能回答三个问题 ——“解决谁的什么痛点?用户为什么愿意用?用户如何参与共建?”—— 时,后续的开发、宣发、推广都会更顺畅,也更容易在 Web3 生态中找到差异化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