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企业办理境外投资备案(ODI)时,资金使用证明是核心材料之一,直接关系到备案能否获批。以下是准备和使用资金使用证明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要点:
一、核心原则
1. 真实性:所有资金证明必须真实、可追溯,严禁伪造或变造。
2. 合法性:资金来源需符合中国法律(如外汇管理、反洗钱规定)。
3. 一致性:与《境外投资备案表》中的投资金额、用途一致;与商业计划书、投资协议内容匹配。
二、资金来源证明要求
资金来源类型
需提供的证明文件
企业自有资金
近1年审计报告(证明净资产≥投资额);
银行账户存款证明(时点余额≥投资额)
银行贷款
银行出具的《贷款意向书》或《授信协议》;
明确贷款用途为境外投资。
股权融资/发债
融资协议、到账凭证;
资金用途条款注明用于境外项目。
注意:若使用境内主体利润,需提供完税证明;避免使用个人账户或关联公司无协议借款。
三、资金使用计划的关键细节
1. 用途明确具体
禁止模糊表述:
如“流动资金补充”“一般经营用途”。
合规表述:
“用于收购XX公司XX%股权”
“用于XX国XX工厂设备采购”
“支付XX项目土地购置款”
2.金额拆分合理
按投资阶段分解资金(如:股权收购款60%、设备款30%、运营预备金10%)。
需与投资协议中的支付条款匹配。
3.禁止流向敏感领域
资金不得用于:境外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等限制类行业;、色情等非法用途;购买境外保单或证券(除非已获批的金融类投资)。
四、银行资信证明的实操要点

开具机构:四大行或上市股份制银行(避免地方小银行)。
内容要求:明确账户余额≥投资总额;
标注“此证明仅用于境外投资备案”;
有效期在1个月内(备案时需在有效期内)。
多账户组合:若分散在多个账户,需提供所有账户的证明并附说明。
五、常见被驳回的风险点

1. 资金证明
时效过期(银行证明开具超过30天);
2.金额不匹配:
资金证明金额 < 备案申报金额;
投资协议中的支付条款与资金计划矛盾。
3.来源不明:
大额资金突然进入企业账户且无合理来源解释;
使用疑似“内保外贷”的通道资金(需提前向外汇局申报)。
4.敏感行业未说明:
若涉及半导体、能源等敏感行业,需额外提交可行性论证报告。
六、建议

1. 提前规划资金路径:
在签署境外投资协议前,预留2~3个月准备ODI材料;
确保资金在境内主体账户沉淀,避免临时拆借。
2.分层架构的资金证明:
若通过SPV(特殊目的公司)投资,需提供:
境内主体→SPV的资金拨付计划;
SPV→终项目的用款协议。
3.与银行协同:
提前告知银行ODI备案用途,确保资信证明格式符合商务部门要求;
如需跨境支付,同步沟通《业务登记凭证》(外汇局环节)。
资金使用证明的核心是“来源可溯、用途清晰、金额匹配”。建议企业联合财务、法务及外部顾问(如涉外律所、ODI代理机构登尼特公司)共同审定材料,避免因细节问题延误3~6个月的备案周期。对于大额投资(>1亿美元)或敏感地区(如美国、欧盟),建议提前与省级商务部门预沟通,降低合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