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损检测英文名Non-destructivetesting(NDT统称,中文简称无损检测)
NDT(Non-destructivetesting),通过声、光、磁、电的特点,在无损伤或不影响被检测目标性能参数的前提下,检查被检测目标中是否存在不足或不均匀性,获取偏差的尺寸、位置、特征数量等信息,从而判断被检测目标的技术状态(如是否达标、剩余寿命等)。NDT是指对材料和商品工件实施无损伤或不影响其未来性能参数或使用的检测方法。
主要用途
根据NDT的使用,可以发现材料和商品工件的内部结构和表面缺陷,准确测量工件的几何特性和规格,测量材料和工件的内部结构组成、结构、工艺性能和心态。
NDT可用于提高产品外观设计、材料类型、生产制造、质量检验、服务检验(维护)等方面的质量管理和控制成本。NDT还可以促进产品的安全运行和(或)的合理应用。
操作方法
NDT涵盖了多种有效的使用方法。常用的NDT方法有哪些:射线摄影检测、超声波检测、涡流检测、磁粉探伤检测、渗透检测、观看检测、泄漏检测、声发射检测、辐射图检测等。
由于各种NDT方法都有自己的应用领域和局限性,一种新的NDT方法一直在开发、设计和应用。一般来说,任何物理、化学变化或其他可能的技术手段都将被开发成NDT方法,只要它符合NDT最基本的定义。
不一样名字
在,“无损检测”一词最初被称为探伤或无损检测,其不同的方法也被称为探伤,如辐射探伤、超声波探伤、磁粉探伤探伤、渗透探伤等。这个名字或写作是众所周知的,并且一直被使用,其利用率并不低于“无损检测”一词。
在国外,无损检测这个词对应的英文词,除了这个词的前半部分,即non-destructive的大部分书写都是一样的,后半部分的书写也是不一样的。比如日本习惯性地创作inspection,欧洲很多过去都创作过flawdetection、目前testing统一应用,美国似乎更倾向于创作examination和evaluation,除了testing。这两个词与前半部分结合后,产生的缩略词是NDI、NDT和NDE,无损检测、无损检测(无损检测)出现在翻译中、不同的专业术语,如无损检测、无损检测、无损评价等。事实上,这种不同的英语和相应的中文专业术语具有相同的实际意义,都是近义词。标准化组织无损检测技术委员会(ISO/TC135)制定并发布了一项新的国家标准(ISO/TS18173:2005)致力于将这些方法与书写的专业术语统一起来,确立他们有相同定义的专业术语,都是近义词,相当于无损检测(non-destryctivetesting)。不同的写作只是因为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
作为一个标准化的专业术语,建议使用“无损检测”一词,建议使用相应的英语单词Non-destructivetesting“。各种无损检测方法的名称也建议使用“检测”一词,如射线摄影检测、超声波检测、磁粉探伤检测、渗透检测、涡流检测等。在翻译过程中,inspection与non-destructive相连、examination、evaluation等英文词都强烈推荐翻译成“无损检测”一词,尽量减少“无损检测”的创作、“无损检查”、“无损检测”、“无损评价”等。这种翻译也适用于各种无损检测方法的名称翻译。
,铝件超声波检测单位。

焊缝无损探伤(核心风险点,防开裂泄漏)
钢结构焊缝(如梁柱对接焊缝、主次梁 T 型角焊缝、支撑缀条角焊缝)是受力传递关键,易因焊接工艺不当产生裂纹、未焊透等缺陷,需重点检测表面及内部质量,不同焊缝类型适配不同检测方法。
磁粉检测(MT)—— 焊缝表面及近表面缺陷
适用于所有铁磁性钢结构焊缝(如 Q235、Q345 钢焊缝), 覆盖焊缝表面及两侧 20mm 热影响区,核心检测以下缺陷:
表面裂纹:这是钢结构焊缝最危险的缺陷,多产生于焊趾(应力集中部位)、热影响区(HAZ),表现为 “线性磁痕”—— 冷裂纹(焊后冷却形成,横向分布)磁痕边缘尖锐、连续,热裂纹(焊接高温形成,纵向分布)磁痕呈断续线性,任何长度的表面裂纹均需标记返修(打磨后补焊,返修后 复检);
表面未熔合:常见于 T 型角焊缝(主梁翼缘与腹板连接)、多层焊层间,磁痕呈 “条状、边缘模糊”,长度>10mm 或深度>1mm 时判定为不合格,需清除缺陷后重新焊接;
表面夹渣 / 气孔:夹渣磁痕呈 “不规则块状”,单个尺寸>3mm 需处理;气孔呈 “点状磁痕”,密集气孔(每 100mm 焊缝长度内>3 个)需补焊,防止雨水渗入导致钢材锈蚀。
操作要求:检测前需清理焊缝表面(用钢丝刷除焊渣、砂纸打磨氧化皮,粗糙度 Ra≤25μm),采用 “湿磁粉法”(磁粉浓度 10-20g/L)配合 “磁轭交叉磁化”(确保磁场覆盖裂纹可能方向),避免因磁化方向单一导致漏检。
,益阳铝件超声波检测。

钢结构电梯井探伤检测需遵循 “钢结构通用标准 + 电梯行业专项要求”,核心标准包括:
GB 50205-2020《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明确框架焊缝的探伤比例(如一级焊缝 UT,二级焊缝 20% UT)、缺陷合格等级(UTⅡ 级、MTⅠ 级)。
GB/T 11345-2013《焊缝无损检测 超声检测 技术、检测等级和评定》:指导焊缝 UT 检测的工艺参数(选择、扫查方式)、缺陷定量方法(6dB 法测长度、当量计算法)。
GB/T 26951-2011《焊缝无损检测 磁粉检测》:规范 MT 检测的设备要求(磁轭提升力≥44N)、磁粉性能(粒度、磁性)、缺陷判定(裂纹磁痕特征)。
TSG T5002-2017《电梯维护保养规则》:要求电梯井道 “承重结构无明显变形、裂纹”,明确探伤检测需由具备资质的机构实施,检测报告需存档至少 5 年。
GB/T 21238-2020《电梯主要部件报废技术条件》:规定钢结构件 “存在裂纹且无法修复”“截面损失率>10%” 时需报废,为缺陷处理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