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欧盟高税率新局面:你准备好了吗?
2025年11月,欧盟委员会正式宣布对中国新乘用车和轻型卡车充气橡胶轮胎发起反补贴调查,这一消息让不少轮胎出口企业感受到“税负高压”的现实。
目前,欧盟针对中国轮胎的反倾销税最高可达 35.75欧元/条,反补贴税最高更是突破 57.28欧元/条。

❓你是否也在思考:
为什么欧盟频繁发起“双反调查”?
面对高关税环境,中国制造还有竞争空间吗?
除了价格之外,我们还能凭什么赢得市场?
二、关税之外的“隐性壁垒”:监管新趋势在加速
除了反倾销、反补贴,欧盟正加强对产品碳排放(CBAM)、绿色认证(Ecolabel)和原产追溯(RoO)的监管。
这意味着,中国轮胎出口欧盟不仅要承担高税率,还必须在环保、溯源和社会责任上满足更多标准。
一组数据:
2025年欧盟进口轮胎总量下降 12.4%;
中国轮胎占比从 28% 降至 19%;
同期来自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的轮胎进口量上升了 36%。
❓这组变化说明了什么?
当直接出口成本大幅上升时,企业开始寻找更灵活、合规的转口路径。
三、马来西亚与东南亚的“中转智慧”:合规转口并非灰色操作
你是否知道?
在马来西亚巴生港与槟城保税区,轮胎产品的再包装、贴标、CO原产地证申请等流程都可在合规监管框架下完成。
这种“第三国转口贸易”模式并非逃避监管,而是通过:
✅ 使用合法的马来西亚原产地证(CO Form E 或 Form D);
✅ 符合保税区操作记录留档与货物流转溯源体系;
✅ 在欧盟进口端完成合法申报与关税优化。
它帮助企业在合规基础上实现成本分层、市场保持与供应链稳定。
一个真实案例:
2025年上半年,一家浙江轮胎制造商通过马来西亚转口模式,将欧盟平均进口税率从 20.77欧元/条 降至 5欧元/条 左右,不仅维持订单,还成功拓展了中东与非洲市场。
四、互动思考:你是否在布局“合规中转”?
在不断变化的国际贸易格局下,企业面临三大关键问题:
1️⃣ 直达出口还是多节点分布?
→ 是否应在东南亚设立中转仓或本地贸易公司?
2️⃣ 如何确保合规?
→ 是否了解保税区CO申请、仓储操作与再出口报关的合法界限?
3️⃣ 数据透明度与追溯性
→ 是否已准备好应对欧盟未来的“供应链碳足迹披露”要求?
我们诚邀企业负责人、外贸经理、物流从业者思考:
当关税成为常态、政策成为变量,真正的竞争力是否正在从“价格”转向“合规与布局能力”?
五、未来三年,中转将成为稳定器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预测:
到 2027年,东南亚地区的再出口总额将突破 7,000亿美元,
其中中国制造产品贡献超过 40%。
这一趋势意味着:
“合规转口”不再是少数企业的策略,而将成为全球供应链的主流配置。
企业若能提前布局多节点仓储、强化原产地管理、提升贸易透明度,
将在高关税与政策多变的时代中,找到新的稳定出口通道。
六、你的企业准备好面对“新出口逻辑”了吗?
欧盟的贸易壁垒不会一夜消失,
但每一轮政策调整,也意味着新的市场机会。
当传统出口路径受阻,
选择第三国合规中转、以合规和透明为基石,
也许正是中国轮胎制造业在“高关税时代”保持韧性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