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按检测阶段划分的重点项目
锅炉在制造、安装、运维全生命周期中,缺陷风险不同,检测项目的覆盖范围和比例会差异化设置。
1. 制造阶段检测项目(出厂把关)
核心目标是杜绝 “先天缺陷”,实现高比例全覆盖检测。
母材检测:锅筒、集箱用钢板 / 钢管需 **** UT 检测,排查内部分层、夹杂。
焊缝检测:
锅筒、集箱的环缝 / 纵缝 **** RT+UT 双方法检测(避免单一方法漏判)。
管子对接焊缝 **** UT 检测,抽检 10% RT 验证。
所有角焊缝 **** MT/PT 检测。
试板检测:同步焊接试板,按与元件相同标准检测,验证焊接工艺可靠性。
2. 安装阶段检测项目(现场验证)
核心目标是排查 “安装新增缺陷”,聚焦现场焊接接头。
现场焊缝检测:
锅筒、集箱现场环缝 **** UT 检测 + 不少于 20% RT 抽检。
管子现场对接焊缝 **** UT 检测,抽检 20% RT 检测。
现场接管角焊缝 **** MT/PT 检测。
损伤排查:安装过程中可能碰撞的元件表面,补充 PT 检测,排查划痕或变形。
3. 运维阶段检测项目(定期风险排查)
核心目标是发现 “运行老化缺陷”,按风险等级差异化抽检。
高风险部件:
过热器、再热器管子焊缝:UT+MT 联合检测,抽检比例不低于 30%(高温疲劳风险高)。
锅筒、集箱环缝:UT 检测,抽检比例不低于 20%(长期承压易产生内部裂纹)。
缺陷修复部位:历史修复过的焊缝及周边 200mm 范围,**** RT/UT 复检。
腐蚀敏感区域:省煤器管子、锅筒底部(易积垢腐蚀),补充 UT 检测壁厚,排查腐蚀减薄。
沧州球铁包焊接检测

实施超声波探伤检测的操作规程也是标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操作规程应包括设备的调试和校准、样品的准备、探测头的放置和操作、信号接收和处理等方面。详细的操作规程可以确保操作人员具备正确的操作技能和知识,从而提高探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在超声波探伤检测标准中,还需要涵盖对不同材料的超声波探测的适应性和技术要求。不同材料的声学性能和超声波传播特性各异,需要制定相应的探测指南。例如,金属材料和混凝土材料的超声波探测方法会有所不同,标准应对不同材料给出相应的探测方法和技术参数,超声波探伤检测标准还需要对探测结果的评估方法和标准进行详细的规定。探测结果的分析和评估直接关系到最终的判定结果。标准中应明确探测结果的评估方法、参考标准以及对不同缺陷类型的判定标准。
球铁包焊接检测机构

二、基本项目
1、焊缝外观:焊缝外形均匀,焊道与焊道、焊道与基本金属之间过渡平滑,焊渣和飞溅物清除干净。
2、表面气孔:Ⅰ、Ⅱ级焊缝不允许;Ⅲ级焊缝每50mm长度焊缝内允许直径≤0.4t;且≤3mm 气孔2 个;气孔间距≤6倍孔径。
3、咬边:Ⅰ级焊缝不允许。
Ⅱ级焊缝:咬边深度≤0.05t,且≤0.5mm,连续长度≤100mm,且两侧咬边总长≤10%焊缝长度。
Ⅲ级焊缝:咬边深度≤0.lt,且≤lmm。
注:t为连接处较薄的板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