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T形接头、十字接头、角接接头等要求熔透的对接和角对接组合焊缝,其焊脚尺寸不应小于t/4;设计有疲劳验算要求的吊车梁或类似构件的腹板与上翼缘连接焊缝的焊脚尺寸为t/2,且不应小于10mm。焊脚尺寸的允许偏差为0-4 mm。
检查数量:资料全数检查;同类焊缝抽查10%,且不应少于3条。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用焊缝量规抽查测量。
说明:以上1.对T型、十字型、角接接头等要求焊透的对接与角接组合焊缝,为减少应力集中,避免过大的焊脚尺寸,参照国内外相关规范的规定,确定了对静载结构和动载结构的不同焊脚尺寸的要求。
2.焊缝表面不得有裂纹、焊瘤等缺陷。一级、二级焊缝不得有表面气孔、夹渣、弧坑裂纹、电弧擦伤等缺陷。且一级焊缝不许有咬边、未焊满、根部收缩等缺陷。
检查数量:每批同类构件抽查10%,且不应少于3件;被抽查构件中,每一类型焊缝按条数抽查5%,且不应少于1条;每条检查1条,总抽查数不应少于10处。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或使用放大镜、焊缝量规定和钢尺检查,当存在疑义时,采用渗透或磁粉探伤检查。
说明:以上考虑不同质量等级的焊缝承载要求不同,凡是严重影响焊缝承载能力的缺陷都是严禁的本条对严重影响焊缝承载能力外观质量要求列入主控项目,并给出了外观合格质量要求。
由于一、二级焊缝的重要性,对表面气孔、夹渣、弧坑裂纹、电弧擦伤应有特定不允许存在 的要求,咬边、未焊满、根部收缩等缺陷对动载影响很大,故一级焊缝不得存在该类缺陷
温州冷却塔超声波探伤

罐壁与罐底壁厚检测(防强度不足)
储罐长期使用中,罐壁(尤其是液相区)、罐底易因介质腐蚀(如原油、酸碱溶液)导致壁厚减薄,需通过超声波测厚仪精准测量,评估承载能力。
1. 罐壁壁厚检测
布点原则:按 “垂直方向分层、水平方向分区域” 布点,垂直方向从罐顶至罐底每 1.5m 设 1 个检测层(液相区需加密至每 1m1 层),水平方向每 3m 设 1 个检测点,每个检测点测量 3 次取平均值。重点检测区域包括:液相区(介质长期浸泡,腐蚀严重)、罐壁底部 1m 范围内(易积渣导致局部腐蚀)、接管周边(介质冲刷加剧减薄)。
合格标准:剩余壁厚不得低于设计值的 80%(如设计壁厚 14mm,最低允许 11.2mm),且局部减薄量不得超过原壁厚的 20%(如原壁厚 10mm,局部减薄≤2mm)。若某区域壁厚低于限值,需扩大检测范围(以该点为中心,半径 1m 内加密布点),并分析减薄原因(均匀腐蚀或局部点蚀),制定补强或更换方案。
2. 罐底壁厚检测
检测方法:因罐底与基础接触,无法直接检测,需采用 “电磁超声测厚仪”(无需耦合剂,可穿透防腐层检测)或 “导波检测”(覆盖大面积罐底,快速定位薄点)。对罐底边缘板(距罐壁 1m 范围内)**** 检测,中幅板按 5% 比例抽检(优先检测积液区、排污口周边)。
重点排查:罐底若存在局部腐蚀(点蚀深度>原壁厚 30%)或大面积减薄(连续区域壁厚<设计值 70%),需进行罐底局部开挖检查,确认腐蚀程度,必要时更换受损底板。
冷却塔超声波探伤公司

检测流程与质量控制
检测前准备:
确认焊缝规格(壁厚、坡口形式)、焊接工艺(如是否采用氩弧焊打底),避免因工艺信息缺失导致检测参数设置错误;
清理焊缝表面:用不锈钢丝刷清除焊渣,用酒精擦拭油污,打磨去除氧化皮(尤其热影响区),确保表面无影响检测的杂质。
检测实施:
先进行 PT 检测(表面缺陷优先排查,避免后续 UT 受表面缺陷干扰),再进行 UT 或 RT 检测(内部缺陷);
对检测发现的缺陷,需标记位置(距焊缝起点距离、深度),并拍摄缺陷影像(如 PT 缺陷照片、UT 波形图、RT 底片),留存记录。
返修与复检:
缺陷返修需采用 “奥氏体不锈钢专用焊接工艺”(如小电流、短弧焊接,避免热输入过大导致新裂纹);
返修后需对返修区域 **** 复检(PT+UT/RT),确保缺陷完全清除,且无新缺陷产生。
要不要我帮你整理一份不锈钢腔体焊缝探伤检测作业指导书,包含不同焊缝类型的检测方法、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