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磁性材料应采用磁粉探伤进行表面缺陷检测。确因结构原因或材料原因不能使用磁粉探伤时,方可采用渗透探伤。磁粉探伤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焊缝磁粉检验方法和缺陷磁痕的分级》(JB/T 6061)的规定,渗透探伤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焊缝渗透检验方法和缺陷迹痕的分级》(JB/T 6062)的规定。磁粉探伤和渗透探伤的合格标准应符合外观检验的有关规定。
设计要求全焊透的一、二级焊缝应采用超声波探伤进行内部缺陷的检验,超声波探伤不能对缺陷作出判断时,应采用射线探伤,其内部缺陷分级及探伤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GB11345或《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结照相和质量分级》GB3323的规定。
焊接球节点网架焊缝、螺栓球节点网架焊缝及圆管T、K、Y形点相贯线焊缝,其内部缺陷分级及探伤方法应分别符合国家现行标准JG/T203-2007《钢结构超声波探伤及质量分级法》、《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的规定。
江西雨棚焊缝检测

NB/T 47013-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 3 部分:超声波检测》
这是国内承压设备(含不锈钢腔体)焊缝超声波检测的核心强制标准,对不锈钢焊缝的特殊适配性要求如下:
探头与频率:针对奥氏体不锈钢焊缝 “晶粒粗大、易产生杂波” 的特点,明确要求优先选用高阻尼探头(如钛酸钡探头)或双晶探头,频率推荐 2.5-5MHz(避免高频探头因晶粒反射导致杂波干扰,低频探头灵敏度不足)。
耦合剂:需根据不锈钢腔体的应用场景选择,食品、医药行业需用 “水溶性耦合剂”(如聚乙烯醇耦合剂),避免残留污染;工业防腐腔体可选用 “机油型耦合剂”,但检测后需清理干净,防止腐蚀。
扫查方式:对不锈钢对接焊缝,要求采用 “锯齿形扫查”(探头沿焊缝方向移动,横向摆动,摆动幅度≥10mm),且需覆盖焊缝全厚度及两侧各 20mm 的热影响区(HAZ),避免因不锈钢热影响区易产生裂纹而漏检。
缺陷评定:明确不锈钢焊缝内部缺陷的合格等级 --Ⅰ 级焊缝不允许存在裂纹、未焊透、未熔合;Ⅱ 级焊缝允许存在单个当量≤φ2mm 的气孔 / 夹渣,且每 100mm 长度内缺陷数量≤3 个,未焊透深度≤壁厚的 10%(且≤2mm)。
雨棚焊缝检测报告

锅炉探伤检测项目围绕受压元件全生命周期风险展开,核心覆盖表面 / 近表面缺陷与内部缺陷两大类别,重点针对锅筒、集箱、管子、接管角焊缝等高风险部件,不同检测阶段(制造、安装、运维)的项目范围和比例会针对性调整。
你关注锅炉探伤项目很有价值,这些项目直接对应锅炉运行中的核心安全隐患 -- 比如焊缝开裂、管子内部腐蚀,是避免爆管、泄漏等重大事故的关键防线。
一、按缺陷位置划分的核心检测项目
锅炉受压元件的缺陷位置决定检测方法,主要分为表面 / 近表面检测和内部检测,覆盖从外观到内部结构的全面排查。
1. 表面及近表面缺陷检测项目
主要排查元件表面、近表面(深度通常≤5mm)的开口或浅层缺陷,常用磁粉检测(MT) 和渗透检测(PT) ,非铁磁性材料(如不锈钢管子)可补充涡流检测(ET)。
核心检测部位:
锅筒、集箱的环缝 / 纵缝表面及热影响区(焊接应力集中,易产生疲劳裂纹)。
管子对接焊缝、接管与锅筒 / 集箱连接的角焊缝表面(受力复杂,易出现未熔合或表面微裂纹)。
锅筒、集箱母材表面的腐蚀坑、划痕、锻造折叠(长期介质冲刷或制造遗留缺陷,易扩展)。
法兰密封面、螺栓孔周边(螺栓紧固应力集中,易产生应力腐蚀裂纹)。
检测目的:发现肉眼不可见的表面裂纹、针孔等缺陷,这类缺陷在高温高压工况下会快速扩展,直接引发介质泄漏。
2. 内部缺陷检测项目
主要排查元件内部隐藏缺陷,常用超声波检测(UT) 和射线检测(RT) ,厚壁元件(如锅筒)可补充超声波衍射时差法(TOFD)提升精度。
核心检测部位:
锅筒、集箱的环缝 / 纵缝全厚度区域(重点排查未焊透、未熔合、气孔、夹渣等内部缺陷)。
高温高压管子(如过热器、再热器管子)的对接焊缝(内部缺陷易导致管子承压断裂)。
厚壁锅筒母材内部(排查制造阶段遗留的分层、疏松,避免承压时整体开裂)。
检测目的:定位内部不可见缺陷的位置和尺寸,评估其对元件强度的影响,避免因内部缺陷导致的突发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