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投资风口变化,VC的门槛正在变得越来越高。一位行业猎头介绍,纯金融背景的候选人在筛简历那一关就会被pass,特别是化极强的医疗、硬科技的投资赛道。正如北京一家老牌硬科技VC合伙人说的那样:“金融知识在后续工作中都很好补齐,但是没在产业里浸淫过几年的,后期在培养起来都很困难,自己的上升通道也不会明朗。”
“我们私下里都在自嘲,以后没有产业背景,还是别做投资了。”任职于北京一家VC的投资总监郭凯坦言。曾经专门投TMT、消费的人挤满了各种场合,这些人都去看硬科技吗?都能看硬科技吗?答案显而易见的。
郭凯想起今年的巴菲特股东大会上,芒格给到年轻人的真诚建议:“找到你真正不擅长的,然后规避他们。就算你很聪明,也不可能做好你不感兴趣的事情。”
闯入投硬科技后
美元基金集体水土不服
不只是投资经理迎来职业困惑,调转船头去投硬科技的美元基金们,正在遭遇一场「水土不服」。
从2019年开始,硬科技投资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热闹景象,而随着消费、互联网投资的渐渐沉寂,平台型机会难以复制,以及美元基金退出大环境的变化,在移动互联时期崛起的一线美元基金和投资人纷纷在押注芯片、半导体、医疗、新能源、新材料等等方向。
但他们很难快速找到TMT时代如鱼得水的感觉。这种水土不服明显在于——美元基金的投资逻辑还没有转变过来。
过去美元基金大多投TMT,称霸移动互联网时代,习惯性要求项目2-3年100倍回报,运用可复制的烧钱铺流量的打法,但如果把这套逻辑套用在周期长、回报相对低的硬科技投资上,难以奏效——硬科技项目早期达不到互联网式的增长,只有到了产品和市场的拐点后,才可能像宁德时代这样爆发。
任职于北京一家VC机构的张琳举了一个例子,“此前国内有家民营火箭企业,总是发射失败,就是因为背后投资方着急,接连催促导致准备不够充分。”据了解,火箭发射成功与否,意味着估值能否实现大跨越,而背后投资方中有多家从美元基金起家的机构,“投资人耐心不足,越失败越催促。”
一家FA机构合伙人深有同感,“美元基金的朋友曾经问过我一个问题:双碳领域像拼多多的是谁?简直无法回答。”更有甚者,习惯了硅谷范、精英派的美元基金投资人,曾私下吐槽一家总部位于山东某县城的硬科技公司创始人“不够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