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服装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答案在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历史中。
我国纺织服装产业是随着产业大分工发展起来的。二战结束以后,服装产业从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转移到日本;在日本发展较成熟后,从日本转移到台湾地区、香港地区和新加坡。
80年代改革开放时,国内大部分产业还没发展起来。当时台湾地区电子厂、服装厂等发展成熟,电子产品、服装品牌很受欢迎。此后,服装产业又从亚洲四小龙地区向我国沿海地区转移。因此在90年代初,日本、香港、韩国的许多服装企业在大连、青岛地区、长三角、珠三角设厂。
近几年,随着国际贸易分工,北部地区大连、青岛等地的服装企业已经转移到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区,东部地区苏州的企业迁移到郑州、成都等内陆地区,以后可能会向成本更低的西部内陆地区转移。
从国际贸易分工到产业迁移来看,越南很有可能成为我们的竞争对手。越南人均GDP不到我国的三分之一。服装企业想要提高毛利率,必须把订单转移到劳动成本更低的地区。
总的来说,服装制造业向国外转移是必然趋势。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或许可以延缓产业转移的步伐。优衣库之前在宁波扶起来几千亿市值的代工厂——申洲国际,意味着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提高产业生产效率,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企业溢价能力。
下个十年,会经历第五次全球工业制造转移,国内各产业互联网需要思考所在产业链可能会经历的产能溢出、需求萎缩,因为在产业转移过程中,一定会发生产业链上下游洗牌、重构,每个产业互联网人只有看清产业趋势,穿越周期,顺势而为才能生存。这个8月,一场六十年一遇的罕见旱灾席卷了我国长江流域。高温干旱之下,“浙江减少1亿立方水”的新闻登上热搜;重庆境内共51条河流断流、24座水库干涸,有网友调侃,连闻名遐迩的嘉陵江都被晒成了“嘉陵工”;四川情况同样危机,省内共15个地市严重受灾,迎来历史少降水量。
对于水力发电占比极高的长江流域省份而言,极度缺水所引发的恶果之一,就是缺电。
受旱灾影响,中国长江流域的水力发电量近乎腰斩,浙江、上海等多地均用电紧张,纷纷出台有序用电政策。尤其是四川省,极度缺电下,四川只能选择大规模限制工业企业用电,让电于民。据统计,仅四川批拉闸限电的企业数量就多达50家,宁德时代、富士康、京东方等工厂均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