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钢生物滤池除臭装置:
除臭工艺现状
目前在国内外恶臭治理的各种技术中,生物法因具有处理效率高、无二次污染、费用低廉和管理维护方便等优点,被广泛地使用。近年来无二次污染的微生物除臭技术在恶臭污染控制中得到迅速发展,因此研发出针对垃圾除臭的高效微生物菌剂,研究其除臭机理,为填埋场除臭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滴滤法
生物滴滤法即填充塔型脱臭法,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被认为是介于生物过滤法和生物吸收法之间的处理方式。生物滴滤器结构与生物过滤器相似,其差别在于滴滤器项部设有喷淋装置,水从顶部喷淋下来,并逐步流过滴滤塔填料。因此,滴滤塔填料空隙比生物滤池的多,而且所用的填料通常由惰性材料构成,如聚丙烯小球、木炭、陶瓷、塑料等,这些材料不会与处理的恶臭气体发生反应,一般不需要更换。恶臭气体经过或不经过预处理,进入生物滴滤池。湿润的恶臭气体经过填料层时,其中的恶臭污染物溶于水,被循环液和填料表面附着的微生物所吸附、吸收、降解,从而达到除臭的目的。
生物滴滤塔采用无机填料,在反应条件下(如水、酸碱度、营养液等),可以通过加入滴滤液,有效调整工况,提高去除率。填料介质是生物滴滤塔的核心部件,一种理想的生物除臭填充剂具有如下功能和特点:为生物膜生长提供粘附性、高孔隙率、高比表面积、抗物理应力等。因为生物滴滤塔在运行过程中产生过多的生物膜,会导致生物除臭塔空隙率降低、压降过大、风阻过大等问题。
至于填充物,孔隙率和空隙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而孔隙率是指物质在微观上具有的特殊结构。一般指孔径小于1mm的孔隙占材料的体积百分比.而空隙率则是由堆积填料时所产生的空隙占其堆积体积的百分比。物料的孔隙度影响着填料的悬挂速度、传质速率等。
填充物孔的大小和分布决定了生物膜的生长速度,气相污染物从气相向液相扩散速率,污染物气流与养分分布的平均性,生物除臭塔填料的选择受孔隙率、孔隙率等因素的影响,尤其是不同孔隙率、空隙率等因素。
恶臭气体的产生及主要成分
恶臭污染物指一切刺激嗅觉器官引起人们不愉快及损害生活环境的气体物质。恶臭气体在好氧和厌氧条件下均可产生,但主要来源于有机物的厌氧分解。如NH3主要产自于尿酸分解和氨基酸脱氮,促使这些分解作用的主要是一些具有脱氨酶活性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如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铜绿色假单胞菌及痢疾杆菌等。垃圾填埋场恶臭气体的产生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垃圾组成、含水率、温度、填埋方式、垃圾填埋场水文气象条件、pH值以及微生物的种类等。
恶臭气体的危害
恶臭是一种感知污染,通过嗅觉系统影响人体健康。恶臭污染刺激人的嗅觉器官使人产生心理厌恶等不愉快感觉,另外恶臭污染还会对人体的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等产生一些不良影响,引起身体上的不适。
玻璃钢生物滤池除臭装置:
恶臭气体大多表现出高挥发性、亲水性和亲脂性,按其化学组成大致有以下五种:
(1) 含硫化合物,如H2S、S02、硫醇类、硫醚类等;
(2) 含氮化合物,如NH3、胺类、酰胺、吲哚类等;
(3) 卤素及其衍生物,如C12、卤代烃等;
(4) 烃类及芳香烃,如烷烃、烯烃、炔烃等;
(5) 含氧有机化合物,如醇、酚、醛、酮、有机酸等。
在生化处理系统中,污水的生化处理一般包括厌氧和好氧两种处理方法,其中厌氧法大大增加了恶臭气体的排放;污泥浓缩与脱水系统,采用压缩、过滤、离心分离等工艺,由于搅拌产生恶臭气体。
污水处理站臭气主要由微生物呼吸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发酵过程的产物和不产物组成,一般分为三类:含硫化合物;H2S、H2S等;含氮化合物;由碳、氢或碳、氢、氧组成的化合物一、低阶醇、醛、脂肪酸。
污水处理站臭气处理时,按比例混合两种臭气,去除臭味。
采用稀释扩散法直接除臭效果好、成本高,采用稀释扩散法将烟囱中的恶臭气体排放到大气中,通过大气稀释扩散和氧化反应,使恶臭气体浓度降低,从而确保下风方向和臭气源附近的居民不受恶臭影响。气味浓度低的工业有组织排放源主要用来控制恶臭。此外,受当地气候和地形条件的影响,烟囱高度也有一定要求。
冷凝可以使恶臭物质浓缩为液体。该方法具有预处理、浓度高、流速快、操作简便、投资运行费用低等优点,其缺点是对难溶性恶臭物质的去除效果较差。
还有吸附剂用于吸附和去除恶臭气体,常用活性炭、硅胶、活性白土等吸附剂。脱臭效果好,吸附量小,存在二次污染。
物理除臭法
物理法主要包括掩蔽中和法、稀释扩散法、冷凝法、吸收法和吸附法等。其共同点是依靠固、液、气三相之间的转化消除恶臭气味,仅仅是降低了嗅觉对气味的感知程度,然而其化学性质没有改变,因此并未从根本上消除恶臭物质。物理法具有原理简单、操作便捷及见效快等优点,但只适宜处理低浓度、范围小的恶臭,而且处理费用高,处理不当易造成二次污染,一旦造成二次污染,再生和后处理过程十分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