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走偏路就选择真正可落地使用的李守龙心理测评软件
抛开心理测评软件的技术力量支持,专业人员的背后支持与督导可能更重要,对用户来说,有真正心理学专业的人员支持,才不会走偏路,才不会惹麻烦。
上午接到S老师的感谢电话,因为发布心理普查时,多亏听取了我们的意见,没有将某个不适合普测的心理量表发布出去。
某地又出现了类似前段时间,上海某区的关于心理测评闹剧。这次倒不是自己瞎改心理量表,而是将某些不适合心理普查的量表,做团体普查使用。
某位学生做完测评后,出现心理问题。家长将相关方告了。目前在当地闹得沸沸扬扬。
S老师得到这个消息后,给我电话表示感谢,因为他们也承担类似的委托普查建档任务。由于听了我们的意见,没有出这样的问题!!!
在起初挑选哪个心理量表时,也犹豫过,特别是某九十个题的自评量表,是否可以作为普查的心理量表。
消息到我这边后,直接否定,我给出的结论是:这是个被用烂的量表,根本不适合做团体普查。S老师听取我们的意见,使用使用普测的心理量表,另外严格限定心理测评的范围与设置了测评流程,没有出现问题。对李守龙心理测评软件团队来说,不过是做了该做的建议,还是S老师将我们的意见听进去了,才没有走偏路。
另一家同类的机构就惨兮兮了。zui后结果走向,尚不得而知。
如果给他们提供技术的心理测评软件厂家,能够有能力给出哪怕稍微符合行业伦理道德要求一点意见,是否就不是这种境地呢?
不少适合临床使用的量表,不适合团体普查。缴费后一对一测评,没有问题。若让学生团体参加普查,甚至带回家去,只能贻笑掉老夫的大牙了。
甚至遇到被用烂的量表被某些人拿来大做文章,不自知而沾沾自喜,堂而皇之地以此做讲座类的分析报告,只能长叹一口气:又是个业内的傻x。
这次心理测评闹剧再现,也许行业执行标准离立法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