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各类安全风险交织的大背景下,应急管理已然成为关乎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与人民福祉的关键领域。2025 中国国际应急管理展览会,作为 “一带一路” 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的核心载体,将于 11 月 18 - 20 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盛大开幕。
此次展会由应急管理部直属机构主办,性和性毋庸置疑。其以 “科技兴安・智慧应急” 为主题,紧扣时代脉搏,聚焦应急管理领域的科技前沿与创新应用 ,致力于打造一个汇聚全球应急智慧、展示先进技术装备、促进产业交流合作的平台。预计将吸引超过 300 家中外企业参展,观众人数有望突破 7 万 ,规模宏大,盛况空前。
往届成果
回顾 2024 年展会,已然是成果斐然。2.5 万平方米的展出面积内,华为、国家电网、徐工集团等 200 余家行业企业齐聚一堂,带来了各自领域的 “黑科技” 与创新解决方案。
展会还成功促成了区域产业的抱团发展,像徐州 “中国安全谷”、随州应急专用车集群等特色产业组团参展,充分展示了产业集群的优势与实力。展会期间,超 50 项技术成果成功落地转化,为应急管理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也成为了应急装备技术 “引进来” 与 “走出去” 的双向重要枢纽,在国际应急管理领域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
京津冀地区凭借其在智慧应急信息化领域的深厚底蕴,将集中展示智能指挥系统、大数据风险预警平台等,这些技术就像是应急管理的 “智慧大脑”,能在灾害发生时迅速分析海量数据,为救援决策提供依据。
长三角的航空应急救援展区同样令人期待,无人机集群作业、水陆两栖飞机等装备,将展示空中救援的 “速度与激情”。在以往的灾害救援中,无人机就发挥了巨大作用,快速侦察灾情、投递救援物资,大大提升了救援效率。
珠三角则聚焦高端装备制造,带来一系列高科技含量的救援装备,如两栖救援车、智能破拆工具等,展现出强大的工业制造实力。
除了三大核心集群,地方特色展区也不容小觑。有着 “应急专用车之都” 称号的随州,将携程力专汽、博利专汽等企业,带来各类功能强大的应急专用车。其中,全国首台高空系留无人机消防车更是一大亮点,200kg 的载荷、150 米的作业高度,能轻松应对高层建筑火灾,为城市消防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徐州 “中国安全谷” 则以 800 亿产值集群的强大实力,展示矿山智能巡检机器人、大口径排水抢险车等装备,彰显其在矿山安全、城市防洪排涝等领域的技术优势 。
在这场展会上,企业与中小企业将携手共进,构建起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徐工集团作为工程机械行业的企业,将展示具备复杂地形作业能力的智能化工程抢险车。这种抢险车配备了先进的传感器和智能控制系统,能够在地震、泥石流等灾害现场快速作业,清理道路、打通救援通道。
大疆作为无人机领域的佼佼者,将演示无人机应急通信组网技术。在灾害现场,通信往往会中断,而大疆的无人机可以迅速升空,搭建起应急通信网络,让救援人员能够实时沟通,协调救援行动。
像凌天科技这样专注于细分领域的 “专精特新” 中小企业,也将带来单兵生命探测仪等产品。这些产品小巧,但技术含量极高,能够在狭小空间内探测生命迹象,为救援工作提供关键信息 。
通过企业的技术引领和中小企业的场景补充,展会将呈现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应急产业展示矩阵,让观众深入了解应急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
一、四大展区覆盖
展会设置的四大展区,犹如一张紧密的大网,全面覆盖了应急管理的各个环节。
1、智慧应急信息化展区无疑是整个展会的 “智慧中枢”。华为的 5G 应急指挥系统,凭借 5G 网络的高速率、低延迟特性,能够实现灾害现场与指挥中心的实时高清音视频传输,让指挥人员如同身临其境,下达救援指令 。国家电网的 “空天地” 一体化监测平台,则整合了卫星、无人机、地面传感器等多种监测手段,对电网设施、自然灾害等进行全方位监测,提前预警潜在风险。
2、消防救援装备展区堪称一场 “灭火神器” 的盛宴。全球超高层柔性救生舱,专门为 300 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设计,能够在火灾发生时,让被困人员安全、快速地撤离到地面 。智能消防机器人集群灭火系统则展示了科技在消防领域的强大力量,这些机器人可以根据火灾现场的情况,自动选择灭火方式,协同作战,高效扑灭大火 。
3、防灾减灾救灾展区聚焦于灾害的预防与应对。中科院的地震预警系统,利用地震波传播的时间差,在地震波到达前几秒至几十秒发出预警,为人们争取宝贵的逃生时间 。北斗高精度定位终端则为救援人员提供了的位置信息,无论是在山区还是水域,都能确保救援行动的高效开展 。
4、安全生产展区关注的是高风险行业的安全保障。中煤科工的矿山瓦斯智能抽采装备,采用先进的技术,能够地抽取矿山中的瓦斯,降低瓦斯爆炸的风险 。中海油的化工园区风险预警平台,整合了园区内的各类数据,实时监测化工生产过程中的风险,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发出警报。
为了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这些前沿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展会特别设置了沉浸式体验区。在这里,观众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灾害现场。
在 “地震救援” 场景中,观众可以看到无人机迅速升空,利用热成像技术对废墟进行扫描,快速定位被困人员的位置。随后,两栖机器人登场,它们凭借灵活的机动性,在废墟中穿梭,搬运障碍物,为救援人员开辟通道 。智能单兵装备也大显身手,救援人员佩戴的智能头盔,可以实时显示现场的地图、被困人员信息等,让救援行动更加高效 。
在 “城市内涝” 场景中,大流量排水抢险车马力全开,迅速排除道路积水。无人机则在空中进行物资投送,为被困群众送去生活必需品 。通过这些沉浸式体验,观众可以亲眼目睹科技如何将救援效率提升 30% 以上,深刻认识到应急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
二、合作国际化
1. “一带一路” 专场对接会
在 “一带一路” 倡议的大背景下,此次展会将举办 “一带一路” 专场对接会,为中外应急企业搭建起合作的桥梁。
组委会联合应急管理部国际合作司,邀请了中东、非洲、东南亚等 30 多个国家的应急管理部门及采购团参会。这些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灾害应对等方面,对应急装备和技术有着巨大的需求 。
对接会上,将重点推介中国应急装备在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印尼雅万高铁等 “一带一路” 基建项目中的成功应用案例。在瓜达尔港的建设中,中国的应急通信设备、工程抢险装备等,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保障,有效应对了当地的自然灾害和突发情况 。通过这些案例展示,让更多国家了解中国应急产业的实力,促进中国应急装备和技术的 “走出去” 。
2. 国际巨头同台竞技
展会还吸引了众多国际应急管理领域的巨头企业。美国 3M 公司将展示其先进的工业级气体检测仪,这种检测仪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浓度,为工业生产和应急救援提供安全保障 。德国德尔格带来的轻量化消防服,采用了新型材料,不仅重量轻,防火、隔热性能优异,让消防员在执行任务时更加灵活、安全 。日本小松则展示了其高性能的工程机械设备,这些设备在灾害救援中的清障、挖掘等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中外企业还将同步举办技术研讨会,围绕应急管理的新技术、新标准等进行深入交流。通过这种交流与合作,推动应急标准的互认,促进技术的联合研发,助力中国企业 “借船出海”,在国际应急市场中占据更大的份额 。
三、展会参会价值
对于政府与救援机构来说,参加此次展会是一次难得的一站式采购与技术升级的机会。应急管理部直属单位、各省市应急厅(局)的相关人员将亲临现场,调研各类应急装备的性能。在 2024 年的展会上,就成功促成了超 2 亿元的政府采购订单,为各地的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物资支持。
2025 年展会特别设立的 “区域应急体系建设” 专区,将提供从监测预警到物资储备的全流程解决方案。在这里,政府与救援机构可以了解到新的应急管理理念和技术,采购到适合本地需求的应急装备,全面提升区域应急管理能力 。
参展企业也将在展会上收获颇丰。一方面,展会设立的 “全球应急装备创新奖” 评选,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展示创新成果的舞台。获奖产品将纳入《应急管理先进技术装备目录》,并优先推荐至政府采购清单,这对于企业的品牌建设和产品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
另一方面,展会组织了央企安全部门、化工园区、矿山企业等买家团,定向邀约 500 多家企业采购负责人,并搭建了 “展商 — 买家”1v1 配对系统。通过这个系统,企业可以与潜在客户进行对接,拓展市场渠道,实现产品的销售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