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灾难来临时,每一秒钟都可能决定生死。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如何用科技创新守护人类安全?
即将于11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举办的2025中国国际应急管理展览会给出了这场集展示、交流、合作为一体的行业盛会,正在成为全球应急管理领域的重要风向标。
2025中国国际应急管理展览会 北京应急展
举办时间:2025年11月18-20日
举办地点:北京国家会议中心
本届展会规模创历史新高,展览总面积超过4万平方米,吸引了300余家国内外企业参展。六大主题展区将集中展示应急管理领域前沿的技术与装备,从智能机器人到航空救援系统,展品不仅数量庞大,品类齐全,充分展现中国应急产业的蓬勃活力。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参展企业的行业代表性。企业中国安能集团将带来"空天地一体化"应急指挥通信系统,实现救援现场的实时数据交互;杭州云深处科技则展示了其创新研发的四足机器人,在消防灭火、物资运输等场景中展现出独特优势。这些技术突破正在重新定义应急救援的可能性。
展会的核心价值不仅在于展示,更在于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实践的深度融合。应急管理部通过科技计划、揭榜攻关等方式,构建起"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装备科研生态。无人智能装备、工程机械、航空救援系统等先进技术已经在实战救援中证明了其价值。
中国安能集团启动的"1+6+20"科技创新三年行动尤为引人注目。该项目旨在联合研发应急行业AI大模型,有望大幅提升灾害预警和救援决策的智能化水平。而云深处科技推出的脉冲察打一体机器狗,自带水源的设计打破了传统灭火设备的场景限制,展现出中国企业在细分领域的创新实力。
作为"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届展会将举办10余场配套活动,包括科技创新成果供需对接、海外商务买家配对、技术解决方案路演等。这些活动不仅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搭建了桥梁,也为国际应急产业合作提供了高质量平台。
展会特别注重境内展与境外展的深度互动,一方面邀请海外观众参与现场对接,另一方面助力中国企业拓展国际市场。这种双向交流模式正在推动全球应急管理标准和技术规范的逐步统一,为构建人类安全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
从北京出发,2025中国国际应急管理展览会正在编织一张覆盖全球的应急救援网络。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中国应急产业正以开放合作的姿态,与共同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挑战。当创新技术与人文关怀相遇,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行业盛会,更是对人类安全的庄严承诺。
作为应急管理行业盛会,2025中国国际应急管理展览会立足三大核心定位:
全球应急科技展示中心:打造国际的应急装备与技术展示平台,汇聚国内外企业的新研发成果,集中呈现从预警监测到救援处置的全产业链解决方案。通过实物展示、场景模拟和互动体验,让参观者直观感受应急科技的前沿发展。
产业创新升级引擎:发挥展会对产业链的整合引领作用,深度连接"政产学研用"各方资源。通过举办论坛、技术发布会和产学研对接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应急装备向智能化、轻型化、模块化方向发展,助力产业提质增效。
国际应急合作枢纽: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搭建中国与全球应急管理领域的对话桥梁。展会特别设置国际展区,促进跨国技术交流与标准对接,推动形成互联互通的全球应急救援网络,为构建人类安全共同体提供实践平台。
作为亚太地区具影响力的应急管理展会,参展企业将获得在30000+观众面前的展示机会。通过主流媒体、行业自媒体和展会官方渠道的全方位报道,企业品牌影响力将得到几何级提升。特别设置的"创新产品发布会"环节,可帮助企业抢占行业话语权。
展会将汇聚应急管理部等、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及海外采购商等核心资源。通过预匹配的商务洽谈会、采购对接会等形式,为企业提供与决策者直接对话的珍贵机会。往年数据显示,参展商平均可获得20+有效商业线索。
参展企业不仅能展示自身技术实力,更能通过同期举办的15场论坛,时间获取应急机器人、空天监测等前沿领域的技术动态。与院士专家、行业人物面对面交流,为企业技术路线规划提供关键参考。
应急管理部相关司局负责人将现场解读"十四五"应急装备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帮助企业准确把握产业方向。参展商还可获取发布的《中国应急产业白皮书》,掌握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关键数据。
依托"一带一路"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展会已吸引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商注册。通过国际展商专区、跨境对接会等特色安排,中国企业的优质产品和服务将获得走向全球市场的快速通道。参展企业平均可接触到5-8个国家的潜在合作伙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