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申请特定类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与适航证的核心要求及流程解析
一、申请材料清单
企业基础文件
营业执照副本(加盖公章),经营范围需明确包含“无人机运营”或相关业务。
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加盖公章)、无犯罪记录证明及合规声明。
材料真实性声明(法人签字),承诺提交材料真实有效。
授权委托书(非法人办理时需提供)及对接人联系方式。

设备证明文件
无人机实名登记证书(空机重量≥250克需完成实名登记)。
无人机序列号照片及机身整体外观照片。
采购合同或租赁协议(至少2台无人机)。
适航证书或检测报告(7公斤以上机型需提供技术检测报告,证明设备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如电子围栏、避障功能)。
远程ID、ADS-B等设备证明(特定类需配备)。
人员资质材料
操控员执照:特定类需持有CAAC颁发的超视距驾驶员执照(如AOPA、UTC认证)。
安全管理人员资质:需具备航空安全管理经验,提供无犯罪记录证明及民航局颁发的安全管理证书(部分场景要求)。
劳动合同及社保缴纳证明(部分地区要求)。
运营管理文件
《安全运营手册》:涵盖飞行管理、应急预案、操作规程等12项要素,需与申请类型匹配。
运行风险评估报告:需由民航局认可机构出具,评估运营风险等级(如SAIL值),明确风险缓解措施。
飞行计划书:描述运行场景、空域范围及每日最大飞行架次计划(特定类需额外标注禁飞区、管制区边界)。
专项业务文件(如电力巡检需提供电网兼容性测试报告、作业区域地图;吊运业务需提供运行风险测试文件、空域需求说明)。
保险文件
第三者责任险保单:保额建议≥100万元/架次(吊运业务),覆盖全部申报机型。
适航证专项材料
《适航证申请书》。
航空器设计批准文件、制造批准文件。
航空器构型与批准或认可的型号的构型差异说明。
使用过的航空器需提交《使用过航空器预检单》和《使用过航空器预检报告》。
二、申请周期
特定类运营合格证
常规周期:45-60个工作日(含现场核查及材料补正时间)。
复杂场景:部分业务(如载货/载人)可能长达6个月以上,需通过专项技术审查。
加急通道:一次性备齐材料、线上申请时标注“加急”并电话报备,可缩短审核时间,但无法保证突破标准周期。
适航证
材料受理:5日内反馈补正意见。
审查与决定:适航监察员对航空器进行适航检查后签发《民用航空器标准适航证》,整体流程约20个工作日(不含材料补正时间)。
三、是否可办理
可以办理,但需满足以下条件:

独立申请流程:需在民航局“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综合管理平台(UOM系统)”中分别提交开放类和特定类申请,满足各自资质要求,不能合并为一个申请流程。
业务需求证明:需提供充分说明,证明企业开展不同风险等级业务的必要性(如涉及低风险航拍和高风险物流配送)。
材料准备:需分别准备两类合格证所需的全部材料,部分材料可共用(如企业基础文件),但特定类材料通常更复杂(如风险评估报告、空域审批文件等)。
审核流程:两类申请独立审核,开放类审核较快(系统自动审核,最快当日或2个工作日内获批),特定类审核周期较长(需人工审核+现场检查,约1-6个月)。
四、关键注意事项
材料真实性:所有提交材料需真实、完整、有效,虚假申报将面临5万至50万元罚款,情节严重者吊销资质并追究刑事责任。
动态监管:证书有效期内需接受民航局的动态监管和年度检查,运营范围变更需及时申请变更手续。
空域申请:飞行前需通过UOM平台申报空域,获取电子空域使用许可。
外资限制:申请主体外资持股比例不得超过50%。
系统熟悉:建议提前熟悉UOM系统操作,避免填报错误导致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