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碳纤维胶加固建议
本工程中出现的裂缝处于楼板位置,初步鉴定裂缝是由下向上发展,从结构安全角度考虑,对未贯通的裂缝,以及贯通的裂缝在灌浆结束后须在楼板裂缝部粘贴碳纤维布进行加固,在裂缝当植筋深度达到15d本文根据对混凝土桥梁结构在不同气候条件、不同荷载、不同结构的裂缝调查分析,运用成熟的变形理论、荷载理论和弹性力学知识在实践的基础上对桥梁裂缝进行了研究。得出了能够普遍适用的,系统分析、控制混凝土桥梁结构裂缝的方法。也针对工程的实际问题对混凝土桥梁结构裂缝的修补提出可实施的解决方案,并分析了各种方案的特点及适用条件。深入细致地从理论方面探讨了混凝土桥梁的裂缝的成因和施工控制方法,并从设计、施工等方面提出一些相应的预防及处理措施。通过不同整治方法处理后,延长了桥梁的使用寿命,提高了桥梁的承载力。时,①12钢筋极限拉拔力平均值32.7kN,接近屈服荷载33.9kN;①16钢筋的极限拉拔力平均值为71kN,超过屈服荷载60.3kN的16.1%;①20钢筋的极限拉拔力平均值为99.2kN,超过屈服荷载94.3kN的5.2%;025钢筋的极限拉拔力平均值为157.9kN,超过屈服荷载147.3kN的7.2%。由此可知,植筋深度>_15d时,植筋钢筋基本屈服,符合结构植筋的承载力设计要求。分布范围1600mm宽度沿受力方向贴碳纤维布一层,沿裂缝方向碳纤维布边缘贴200mm宽碳纤维压条一道;对已贯通的裂缝,在下部裂缝分布范围1600mm宽度沿受力方向贴碳纤维布一层,在上部裂缝分布范围1000mm宽度沿受力方向贴碳纤维布一层,沿裂缝方向碳纤维布边缘贴200mm宽碳纤维压条一道在灌浆结束后须在楼板上部及下部粘贴碳纤维布进行加固。
2碳纤维布加固介绍
碳纤维布加固技术于国内早通过的规范是2003年《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其编号为CECS146:2003,现已经被新的国家标准规范2006《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代替,其编号为GB 50367-2006. 使用碳纤维加固技术是采用配套粘结树脂将碳纤维布粘贴于混凝土表面,形成一个新的复合体使增强贴片与原有钢筋混凝土共同受力。增大结构的抗拉或抗剪能力,提高强度。抗裂性和结构的延性,和抗震加固的作用
3碳纤维加固施工工艺简介 碳纤维胶
1、施工顺序:
混凝土基底处理——涂底层底胶——找平胶找平——贴碳纤维片——养护
2、碳纤维胶施工方法:
(1)、混凝土基底处理
1.1将楼板底部表面的障碍物清除
1.2检查外露钢筋是否锈蚀,如有锈蚀,进行必要处理。对经过剔凿、清理和露筋的构件残缺部分,进行修补、复原。
1.3被粘贴混凝土表面应打磨平整,除表面浮层、油污等杂质,直至露出结构新面,转角处粘贴要进行倒角处理,并打磨成圆弧状,圆弧半径不小于20mm,将混凝土表面内擦拭一遍,保持混凝土表面干燥。 (2)、涂底层底胶:
2.1、把底胶的主剂和固化剂按规定比例称量准确后放入容器内,用搅拌器合均匀。一次调和量应以在可使用时间内用完为准。 2.2、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钢筋混凝土结构迅速发展。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经受强烈地震作用后,往往会出现不同形式的破坏,引起各国的高度重视。专家学者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和分析,并提出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理论与计算方法。在底胶中严禁添加溶剂。含有溶剂的毛刷或用溶剂弄湿了的滚筒不得使用。 2.3、用滚筒刷均匀地涂抹底胶。 2.4、指触干燥时间因气温不同,一般在3小时到1天之间变化。 2.5、底胶固化后,在表面上有凸起部分时,要用砂纸磨光。
(3)、找平胶找平:
3.1、底胶涂刷后,混凝土表面不平处用找平胶找平。
(4)、贴碳纤维片
4.1、确认粘贴表面干燥。气温50C以下,相对湿度RH>85%时,如无有效措时不得施工。
4.2、防止碳纤维受损,碳纤维片在运输、储存、裁切和粘贴过程中,严禁受到弯折。贴片前应用钢直尺与壁纸刀按规定尺寸切断碳纤维片,每段长度一般以不超过6m为宜。要使用更长的片材时,除精心防止弯折外,对脱泡(即赶出气泡)、渗浸过程必须加位谨慎操作。为防止片材在保管过程中损坏,片材的裁切数量应按*天的用量为准。
4.3、碳纤维向接头必须搭接15cm以上,该部位应多涂粘结树脂,碳纤维横向不需要搭接。
4.4、粘接树脂的主剂和固化剂应按规定的比例称量准确,装入容器,用搅拌器搅拌均匀。一次调和量应以在可使用用完为准。
4.5、贴片前用滚筒刷均匀地涂抹粘结树脂,称为下涂。下涂的涂量标准如下。 200g/m2的碳纤维片,400-500g/m2 300g/m2在碳纤维布,500-600 g/m2 本文的研究发现混凝土中钢筋锈蚀预测模型、碳化深度预测模型和氯离子侵蚀预测模型都比较多,而对于地铁杂散电流对钢筋锈蚀预测模型较少,希望在今后的加以研究,推导出更加适合实际的预测模型。本文对西安地铁隧道衬砌结构耐久性寿命预测时,只考虑单因素或两因素对衬砌结构进行了预测,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能考虑多种因素作用下对衬砌结构进行寿命预测。目前国内外关于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成果比较多,但往往在设计施工建造过程中落实不足,需要建立一种制度,在设计、施工和使用阶段对结构耐久性进行监督、管理和维护。
4.6、贴片时,在碳纤维片和树脂之间尽量不要有空气。可用罗拉(专用工具)沿着纤维方向在碳纤维片上滚压多次,使树脂浸入碳纤维中。
4.7、碳纤维片施工30分钟后,用滚筒刷均匀涂抹粘结树脂,称为上涂。上涂涂量标准如下: 200同济大学混凝土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张雄、张小伟、肖瑞敏等)以典型混凝土配合比为基准,连续改变单一因素展开试验,研究各种因素.与混凝土收缩的关系和影响程度。分别按重量配合比和体积配合比设计。试验多按《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GBJ82.85)收缩方案进行,为排除混凝土成型和环境因素对收缩的影响,每组试验的混凝土试件成型工作都在一天完成。同批混凝土试件同步成型,同步测试。每个配合比按现行混凝土收缩试验标准试件要求成型3联100mm×100mm×515mm的测试试件,在Z成型完毕后,立即带模放入标准养护室养护,养护2d拆模,拆模后继续在标准养.护室养护,标准养护达3d后转移至温度20±2"12、相对湿度60%±5%的养护室中,预置4h后,用混凝土收缩膨胀仪测量其初始长度。继续在此干燥养护室中养护,并按规定时间测其变形读数,这样测试所得的混凝土收缩值即为其干缩值。g/m2在碳纤维片,200-100 g/m2 300g/m2在碳纤维布,300-200 g/m2
4.8、进行空鼓检查,并进行处理。
4.9、须粘2层以上碳纤维布时,重复4.5-4.8步骤,并遵守4.3的规定。
(5)、养护
5.1粘贴碳纤维片后,需自然养护24小进达到初期固化,应保证固化期间不受干扰。
5.2、在每道工序以后树脂固化之前,宜用塑料薄膜等遮挡以防止风沙或雨水侵袭。
5.3、*树脂固化期间存在气温降低到50C以下的可能时,可采用低温固化树脂,或采取有效的升温措施。 5.4、碳纤维片粘贴后,要达到设计强度,需自然养护,在此期间应防止贴片受到硬性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