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皮暗灰或浅灰褐色,多分枝。
嫩枝红褐色,密被星状毛。
叶革质互生,卵圆形或椭圆形,长2~5cm,先端短尖,基部圆而偏斜,不对称,两面均有星状毛,全缘,暗红色。
花瓣4枚,紫红色线形长1~2cm,花3~8朵簇生于小枝端。
蒴果褐色,近卵形。
花期4~5月,花期长,约30~40天,国庆节能再次开花。
花3~8朵簇生在总梗上呈顶生头状花序,紫红色。
果期8月。
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印度北部。
花、根、叶可药用。
基本信息
1形态特征2生长习性3地理分布 | 4主要价值5组织培养6栽培技术 | 7植物文化 |
灌木,有时为小乔木,多分枝,小枝有星毛。
红花继木叶革质,卵形,长2~5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尖锐,基部钝,不等侧,上面略有粗毛或秃净,干后暗绿色,无光泽,下面被星毛,稍带灰白色,侧脉约5对,在上面明显,在下面突起,全缘;叶柄长2~5毫米,有星毛;托叶膜质,三角状披针形,长3~4毫米,宽1.5~2毫米,早落。
花3~8朵簇生,有短花梗,白色,比新叶先开放,或与嫩叶同时开放,花序柄长约1厘米,被毛;苞片线形,长3毫米;萼筒杯状,被星毛,萼齿卵形,长约2毫米,花后脱落;花瓣4片,带状,长1~2厘米,先端圆或钝;雄蕊4个,花丝极短,药隔突出成角状;退化雄蕊4个,鳞片状,与雄蕊互生;子房完全下位,被星毛;花柱极短,长约1毫米;胚珠1个,垂生于心皮内上角。
喜光,稍耐阴,但阴时叶色容易变绿。
适应性强,耐旱。
喜温暖,耐寒冷。
萌芽力和发枝力强,耐修剪。
耐瘠薄,但适宜在肥沃、湿润的微酸性土壤中生长。
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印度北部也有分布。
产于湖南浏阳市、长沙县、江苏苏州、无锡、宜兴、溧阳、句容等。
红花檵木枝繁叶茂,姿态优美,耐修剪,耐蟠扎,可用于绿篱,也可用于制作树桩盆景,花开时节,满树红花,极为壮观。
红花檵木为常绿植物,新叶鲜红色,不同株系成熟时叶色、花色各不相同,叶片大小也有不同,在园林应用中主要考虑叶色及叶的大小两方面因素带来的不同效果。
红花檵木是特产湖南的珍贵乡土彩叶观赏植物,生态适应性强,耐修剪,易造型,广泛用于色篱、模纹花坛、灌木球、彩叶小乔木、桩景造型、盆景等城市绿化美化。
中国红花檵木的产业化开发有20多年历史,湖南是中心产区。
2004年全省生产面积3500公顷,年产苗木5亿株,年销售额6亿元。
经多年推广应用,2004年中国红花继木生产面积达6000公顷,年产苗木8亿株,年销售额9亿元,产品销往20多个省市,出口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成为中国花卉业的特色产品之一。
红花檵木为金缕梅科檵木属檵木的变种,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特产湖南与江西交界罗霄山脉海拔100~400米常绿阔叶林地带,由已故林学家叶培忠教授于1938年春在长沙天心公园发现并命名。
据考,其模式标本采集树是该公园于1935年春从浏阳大围山移植的野生植株。
此树尚存,现树高5米,胸径20厘米,冠径42㎡,树龄约150年。
由于多年采挖,野生资源濒临灭绝,被列为湖南省重点保护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