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蛋鸡饲养周期大概分为育雏期、育成期和产蛋期。
育成期为第 7~18 周龄,是蛋鸡骨骼、生殖器官发育的关键时期,一定要做好此阶段的饲养管理, 这样才能让蛋鸡顺利进入产蛋期,培育出优质、高产的蛋鸡群。
现通过饲喂、光照、消毒、通风等方面对蛋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作一介绍。
关键词:蛋鸡;育成期;饲养管理
育成期为第 7~18 周龄,是蛋鸡骨骼、生殖器官发育的关键时期,一定要做好此阶段的饲养管理, 这样才能让蛋鸡顺利进入产蛋期,培育出优质、高产的蛋鸡群。
现通过饲喂、光照、消毒、通风等方面对蛋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作一介绍。
关键词:蛋鸡;育成期;饲养管理
今年,人们对蛋类的需求逐年增多,蛋鸡饲养量逐年增加。
在蛋鸡的饲养过程中,育成期是蛋鸡骨骼、肌肉、生理器 官 发 育的关键时期,现就蛋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1 饲料
育成期指的是 7 周龄至 18 周龄之间,此阶段饲料要使用育成专用料,18 周龄到产蛋率达到 5%时饲喂预产期饲料, 产蛋率大于 5%时使用产蛋期饲料。
在育成期需要给蛋鸡进行两次换料, 注意换料时不能直接换料,如果未经过过渡,鸡往往会由于蛋白质和钙的含量突然增高,引起鸡群的饮水量增加,鸡群会因消化不良而引起拉 稀 ,影响生长发育。
如果采用 5 日换料的方法, 可每日减少原饲料的20%,即可在第 5 日的时候完全换完。
设置足够的料槽,而且要分布合理,防止弱鸡采食不足,导致发育不整齐,每只鸡都要有足够的采食面积。
2 饮水
供给育成鸡清洁、足够的饮水是必要的。
育成期要随鸡只体型的增大调整饮水器具的面积和水管的高度, 以保证鸡群有充足洁净的饮水。
3 温度
育成期 7 周龄时由于刚刚转群,舍温可稍高,在 22℃以上。
8~18 周龄的育成鸡,温度可保持在 18℃~23℃,注意冬季温差变化,并及时做出调整。
鸡舍内温度要保持稳定,不能忽高忽低[1]。
4 通风
合理的通风可以降低鸡舍内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含量, 同时漂浮在鸡舍内的微生物也可通过通风降低其含量,也为鸡群提供了新鲜的氧气。
通风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减少空气中有害因素对呼吸道和眼结膜的刺激,降低发病率。
因此应在保证鸡舍温度适宜的前提下,做好鸡舍的通风。
5 光照
鸡的产蛋量与鸡所接受的光照长度有密切的关系。
要保证鸡群有较高的产蛋量,光照时数必须有所保证,自然光照不足的要进行人工补光。
一般育成鸡的光照时数为 7~15 周龄恒定在 9小时,强度为 5 勒克斯。
16 周龄开始每周增加 1 小时光照,直到达到 16 小时光照时间,强度为 10 勒克斯。
光照强度和时间的调整,需根据鸡群的发育情况制订。
成年产蛋鸡不要减少光照强度或光照时间。
并应根据季节情况和鸡舍情况制订相应的生长期和产蛋期光照方案。
4~8 月孵出的雏鸡由于生长后期处于日照渐短的时 期 ,可完全利用自然光照,对开放式鸡舍饲养的鸡群利用此期间为好。
春、夏雏生长后期处于自然光照较短期,当鸡群产下第一个蛋时进入产蛋期。
可以逐周补加人工光照 0.5~1 小时,鸡群 30 周龄时光照应达到蛋鸡规定光照时间。
9 月~次年 3 月的雏鸡处于日照渐长或较长时期,此时如完全利用自然光照,通常会刺激母鸡性器官加速发育使之早熟、早衰。
为防止产生这种情况,多利用人工光照补充[2]。
6 环境卫生及日常管理
育成期要随时对鸡舍内外进行清扫,并做好消毒防疫工作。
育成阶段鸡只的食槽位置要充足 ,饮水槽(器)每天要清洗、及时消毒,坚持每周带鸡消毒,注意通风换气,勤于清粪和打扫地面,保持舍内空气流通。
7 定期称测体重
在饲养的各个阶段,根据鸡群的大小,随机抽样 30~50 只鸡进行称重,一般每周或每两周称重一次,称重在早上没有饲喂前进行。
用测量后的平均体重与标准体重进行比较,10 周龄以内的误差允许范围为±10%,10 周龄以后为±5%, 超过这个范围说明体重不符合标准要求,就应适当减少或增加饲料喂量 [3]。
每次增加或减少的饲料量以 5 克/只,直至达到标准体重。
8 育成后期上笼管理
上笼前有必要对育成鸡进行整群,对精神不好,患有疾病的鸡进行隔离治疗。
没有治疗价值的鸡及时淘汰。
对整个鸡群进行驱虫,把生长缓慢、体重较小的鸡单独饲养,加强营养。
转群上笼应尽量选择气候适宜的时间, 夏季应利用清晨或晚上较凉爽时进行,冬季则应在中午较暖和的时候进行。
上笼时舍内使用光线变暗,减少惊群。
捉鸡时应轻拿轻放,避免粗暴。
9 疾病防治
按照当地流行的疾病,合理设计免疫程序,有条件的鸡场可以在免疫后 7~14 天检测血清抗体滴度,确保免疫接种的效果 [4]。
60 日龄左右做好新城疫的防疫,90~110 日龄做好新城疫、 流感的预防,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大肠杆菌 、传染 性 鼻 炎 、传 喉 等疾病的预防工作。
在日常管理中要每天巡视鸡群,发现病弱鸡要及时隔离,找出病因,及早确诊,决定是否进行全群治疗,尽 量 防 止 疾 病 在 鸡群中蔓延,将损失降到低。
在蛋鸡的饲养过程中,育成期是蛋鸡骨骼、肌肉、生理器 官 发 育的关键时期,现就蛋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1 饲料
育成期指的是 7 周龄至 18 周龄之间,此阶段饲料要使用育成专用料,18 周龄到产蛋率达到 5%时饲喂预产期饲料, 产蛋率大于 5%时使用产蛋期饲料。
在育成期需要给蛋鸡进行两次换料, 注意换料时不能直接换料,如果未经过过渡,鸡往往会由于蛋白质和钙的含量突然增高,引起鸡群的饮水量增加,鸡群会因消化不良而引起拉 稀 ,影响生长发育。
如果采用 5 日换料的方法, 可每日减少原饲料的20%,即可在第 5 日的时候完全换完。
设置足够的料槽,而且要分布合理,防止弱鸡采食不足,导致发育不整齐,每只鸡都要有足够的采食面积。
2 饮水
供给育成鸡清洁、足够的饮水是必要的。
育成期要随鸡只体型的增大调整饮水器具的面积和水管的高度, 以保证鸡群有充足洁净的饮水。
3 温度
育成期 7 周龄时由于刚刚转群,舍温可稍高,在 22℃以上。
8~18 周龄的育成鸡,温度可保持在 18℃~23℃,注意冬季温差变化,并及时做出调整。
鸡舍内温度要保持稳定,不能忽高忽低[1]。
4 通风
合理的通风可以降低鸡舍内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含量, 同时漂浮在鸡舍内的微生物也可通过通风降低其含量,也为鸡群提供了新鲜的氧气。
通风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减少空气中有害因素对呼吸道和眼结膜的刺激,降低发病率。
因此应在保证鸡舍温度适宜的前提下,做好鸡舍的通风。
5 光照
鸡的产蛋量与鸡所接受的光照长度有密切的关系。
要保证鸡群有较高的产蛋量,光照时数必须有所保证,自然光照不足的要进行人工补光。
一般育成鸡的光照时数为 7~15 周龄恒定在 9小时,强度为 5 勒克斯。
16 周龄开始每周增加 1 小时光照,直到达到 16 小时光照时间,强度为 10 勒克斯。
光照强度和时间的调整,需根据鸡群的发育情况制订。
成年产蛋鸡不要减少光照强度或光照时间。
并应根据季节情况和鸡舍情况制订相应的生长期和产蛋期光照方案。
4~8 月孵出的雏鸡由于生长后期处于日照渐短的时 期 ,可完全利用自然光照,对开放式鸡舍饲养的鸡群利用此期间为好。
春、夏雏生长后期处于自然光照较短期,当鸡群产下第一个蛋时进入产蛋期。
可以逐周补加人工光照 0.5~1 小时,鸡群 30 周龄时光照应达到蛋鸡规定光照时间。
9 月~次年 3 月的雏鸡处于日照渐长或较长时期,此时如完全利用自然光照,通常会刺激母鸡性器官加速发育使之早熟、早衰。
为防止产生这种情况,多利用人工光照补充[2]。
6 环境卫生及日常管理
育成期要随时对鸡舍内外进行清扫,并做好消毒防疫工作。
育成阶段鸡只的食槽位置要充足 ,饮水槽(器)每天要清洗、及时消毒,坚持每周带鸡消毒,注意通风换气,勤于清粪和打扫地面,保持舍内空气流通。
7 定期称测体重
在饲养的各个阶段,根据鸡群的大小,随机抽样 30~50 只鸡进行称重,一般每周或每两周称重一次,称重在早上没有饲喂前进行。
用测量后的平均体重与标准体重进行比较,10 周龄以内的误差允许范围为±10%,10 周龄以后为±5%, 超过这个范围说明体重不符合标准要求,就应适当减少或增加饲料喂量 [3]。
每次增加或减少的饲料量以 5 克/只,直至达到标准体重。
8 育成后期上笼管理
上笼前有必要对育成鸡进行整群,对精神不好,患有疾病的鸡进行隔离治疗。
没有治疗价值的鸡及时淘汰。
对整个鸡群进行驱虫,把生长缓慢、体重较小的鸡单独饲养,加强营养。
转群上笼应尽量选择气候适宜的时间, 夏季应利用清晨或晚上较凉爽时进行,冬季则应在中午较暖和的时候进行。
上笼时舍内使用光线变暗,减少惊群。
捉鸡时应轻拿轻放,避免粗暴。
9 疾病防治
按照当地流行的疾病,合理设计免疫程序,有条件的鸡场可以在免疫后 7~14 天检测血清抗体滴度,确保免疫接种的效果 [4]。
60 日龄左右做好新城疫的防疫,90~110 日龄做好新城疫、 流感的预防,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大肠杆菌 、传染 性 鼻 炎 、传 喉 等疾病的预防工作。
在日常管理中要每天巡视鸡群,发现病弱鸡要及时隔离,找出病因,及早确诊,决定是否进行全群治疗,尽 量 防 止 疾 病 在 鸡群中蔓延,将损失降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