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物学特征
白刺为蒺藜科、白刺属匍匐性小灌木,俗称地枣、地椹子、沙樱桃等。常匍匐地面生长,株高30~50cm,多分枝,少部分枝直立,树皮淡黄色,小枝灰白色,刺状,枝条无刺或少刺;叶互生,密生在嫩枝上,4~5簇生,倒卵状长椭圆形,叶长1~2cm,先端钝,基部斜楔形,全缘,表面灰绿色,背面淡绿色,肉质,被细绢毛,无叶柄,托叶早落。花序顶生,蝎尾状聚伞花序,萼绿色,萼片三角形,花瓣黄白色。果实近球形,径5mm左右,果实成熟时初为红色,后为黑色,酸、涩,有甜味,含多种人体须要的微量元素。花期5~6月,果熟期7~8月。
白刺在3月中旬叶芽形成萌动膨大,4月中旬新梢开端生长并进入展叶盛期,部分呈现花蕾,5月上旬为开花盛期,6月下旬果实由绿变红、变紫直至紫黑色开端成熟,7月果实成熟并开端脱落,11月下旬为落叶期,植株进入休眠状况。
白刺的适应性极强,耐旱、喜盐碱、抗寒、抗风、耐高温、耐瘠薄,为荒凉地域及荒凉平原植物,是我国寒温、平和睦候区的盐渍土指导植物。白刺为旱生型阳性植物,不耐庇荫、不耐水湿积涝。自然生擅长盐渍化坡埂高地和泥质海岸滩垄光板裸地上,耐盐性能极强。多生长在干燥、多风、盐碱重、土壤贫瘠、植物稀少的严酷环境中,往往自成群落,伴生植物较少,在土壤含盐量1.2%以上的处所偶见有盐地碱蓬、翅碱蓬、柽柳、中华补血草等混生。
白刺散布于我国的西北沙漠地域及华北、东北吉林通榆等地都有野生,重要有白刺(nitrariaschoberil.)和小果白刺(nitrariasibirica)两种。
2、栽植利用
白刺耐盐碱、耐干旱、耐瘠薄的特色合适这样的生态条件。白刺适应性强,栽培管理粗放,极耐盐碱,可在土壤含盐量高于2%的地段生长。白刺根系发达,主根显明,沙漠地域可深达10m以上;侧根(萌蘖根)可多达几十条,程度散布一般是灌幅的4倍以上,笼罩才能极强,是抗盐碱的精良地被植物,合适公路、堤坝、铁路等边坡防护。
随着白刺的生长,根系的散布越来越深,能增添深层土壤的容隙度和有机质含量,因此白刺还具有较强的降盐改土后果。在重盐碱地域进行绿化时,可以种植白刺作为先锋树种,等到表层土壤含盐量显明降落时,再种植其他乔灌木。
白刺除用于护坡,还可以栽植于公路及城市途径绿化带、分隔带,也可以孤植于草地中或成片栽植作为花境,有的品种还可以用作绿篱。如果修剪得当,管理及时,还可以用白刺取代草坪,用于城市园林绿化。
3、结论
经过实践证明,野生植物白刺极耐盐碱,抗性强,适应性强,是盐碱地域公路绿化和城市园林绿化的精良地被植物。随着人们的绿化、美化意识的进步,白刺在盐碱地域绿化中的利用必将会得到看重和发展,白刺必将会成为盐碱地域绿化美化的新兴植物。
让沙漠变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