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十多年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公司物流网络已遍布全球:台湾、香港、东南亚、日本等均设立了分公司,并且由当地华人同事负责本地事务,实现公司本土化发展限度的降低了与国内的沟通成本、提高了沟通效率,保障了客户的货物的无缝转运以及信息的及时反馈。
《贸易金融》:在跨境电商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应如何发挥自身优势?
潘志坚:中国银行一直高度重视跨境电商发展,多年以来深耕外汇外贸领域使我行在国际结算领域拥有无可比拟的专业和人才优势,在服务跨境电商等贸易新业态方面我行具有天然的竞争优势。同时,中国银行积极拥抱金融科技新技术,为跨境电商生态提供全球化、数字化金融服务。
一是创新推出专项跨境电商支付结算产品——“中银跨境e商通”,针对第三方支付机构跨境电商业务场景提供反洗钱、结售汇、申报、跨境汇款与清算等金融服务。
二是在原有线下跨境撮合服务的基础上,发挥全球化优势,加强金融科技应用,收集境外供应商的需求,按销往地域、标的行业等维度分类集中,组织开展在线视频对接,降低沟通成本,辅助提升对接效果,促成贸易意向达成。
三是积极尝试依托工商、海关、跨境电商平台等外部数据,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将跨境业务场景与普惠金融服务进行融合,提供在线化的创新融资服务。
《贸易金融》:跨境电商、第三方支付等行业风险事件频繁发生,商业银行如何做好反洗钱、反非法交易?
潘志坚:相对于商业银行传统客户而言,跨境电商、第三方支付等客户具有代理客户数量多、行业及产品多元化、交易量大、资金集中收付等特点,对商业银行的反洗钱合规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商业银行应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做好风险管控工作。
一是深入了解客户,把控合规风险。客户准入时,除了做好常规的“了解你的客户”、客户尽职调查等工作以外,对于跨境电商或者第三方支付等行业,更重要的是应了解其代理的客户群、主要经营所在国、商品等情况,并结合商业银行在合规风控、外汇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协助有关平台和机构按照监管部门要求建立内部的反洗钱合规机制,包括规章制度、专岗专责、系统保障等。根据客户尽职调查情况,商业银行可对客户采取更加精准合理的风险管控措施。
二是紧抓业务实质,坚持穿透式风险识别。银行为跨境电商和第三方支付客户所提供的跨境服务主要是集中收付服务,即为客户所代理的电商或个人提供“打包”收付款,因此要求银行不仅应审查单笔业务合规性,还要采取合理措施对交易进行“拆包”,做到明细审核与可疑交易识别与分析,建立银企之间信息共享、风险共识、合规共赢的良性互动发展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