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真的是客户想要的答案吗?显然不是,因为还有
一笔账我们没算完。
试图再一次吃一波红利,但这次的效果如何呢?请看大屏幕:这次的外呼客户意向比率直接从75%下降到13.92%,虽然这个数字依然可以成为业内的骄傲,但传奇的色彩已然不复存在。
此后客
户又试了几次,再也没有复制出当年75%的神勇。
我们一度和客户开玩笑,做金融贷款的,一辈子能有这么一次75%命中,也可以吹半年了。
。
罗列以上客户实际业务的数据的目的并不在于吹嘘75%这样的一个偶然的营销效果,而是提醒各位,电销机器人的获客效率,相比其获客成本,到底如何?以上述客户为例,我们看到,在
连续两次的600个通话任务中,他们总计打出1200个电话,接通数是264+79=343通,我们以平均一分钟一通电话计算,也就是343分钟的有效通话时间,考虑到我们的计费方式是仅收取通话费用0.4元每分钟,加上人群数据的使用费是0.2元每分钟,因此这343分钟的通化成本为343x0.6=205.8
元,那么合计产生了多少条线索呢?1200x(13.92%+75%)=1067.04,也就是说,他们仅仅花了200块钱话费,就通过鲸鱼的人群库和的机器人打出了1000条线索!因为我们机器人第0一轮的拨打平均接通率和这个数据相差无几,当然,有人可能会说了,你75%的意向比率是一个偶然数字,又无法持续,所以这个计算结果不能反映实际平均水平。
没错,这位同学说到
了点子上,那如果我们两次都按照13%的真实平均比率来计算呢?成本这一块,依然是205.8元不变,此时线索的数量重新计算为:600x13%+600x13%=156。
花200块钱,打出来156条线索,无论怎么算,这波都不亏吧?回到我们开头提到的“错误问题”。
很多人问我们,一个电销机器人一个月要打多少钱呢但高达75%的客户意向比率着实让我们有些意外。
不妨再透露一下,这家公司属于金融行业,公司在福建,主要用机器人筛选有资金需求的意向人群,也就是***业务。
这个行业的平均意向率在多少呢?不过13%而已。
13%也是在多轮话术优化之下的比率,一开始并不能达到
或接近这个数字。
所以当我们拿到75%的结果时,这已经不是完美,而是奇迹了。
随后我们复盘了这组拨打任务的一些细节。
发现这组号码表面上看起来的确比较“幸运”,因为对应的客户恰恰都是都资金需求的人,但实际上却是“有备而来”。
我们从鲸鱼智能的后台发现,这家客户曾在6月13号提交了一个人群需求:我们可以看到,
他们在鲸鱼智能的后台人群库中选择了三个标签:“19-25岁”的年龄组,“3-5k”的收入组,以及“福建”的地理组。
随后鲸鱼智能随机筛选出600条客户电话,提交到了第二天的客户拨打线索库中供机器人拨打。
我们可以顺理成章的推测,本次拨打任务的出色效果是因为客户选中了正确的人群标签,并使用一套强劲的话术成
功撩到了他们的需求,但无论如何,这次的外呼任务也带有运气成分,因为紧接着他们在6月15号又依法炮制了一次一模一样的外呼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