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王风·采葛》载:“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屈原撰写的《离骚》中也提到艾,云“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从这两部公元前的诗集中均载有“艾”的情况看,说明艾在公元前就已普遍应用了,这种应用当以用途为主的,如《孟子》载:“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庄子》中也有“越人熏之以艾”的记载。此外,《楚辞》有“萧艾于箧笥谓蕙芷而不香”。《春秋外传》有“国君好艾,大夫知艾”,孔璠之《艾赋》有“奇艾急病,靡身挺烟”等记载。可见艾在当时已成为常用的重要。艾草种植
中华五千年来的悠久历史文化长河中,出现了这么多的文人骚客。令后人之敬仰。当然,辽阔的地域面积上,各地生产着不同品类的艾草。艾草种植
艾草普遍生长于山坡、草地、沟壑边,一般是以向阳、排水顺利、湿润土壤生长较好。艾草品种在亚洲就有300多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的中国、朝鲜、日本、蒙古等,我国的各个地方,都有艾草的芳踪。每个地域产的艾草名字各不相同,宛艾、艾蒿、冰台、蕲艾、北艾、海艾......艾草与产地是有密切关系的,不同产地,纬度,光照,品种都不同。这个属于自然现象。就像“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一样的道理。艾草种植
艾|艾草种植|艾|叶|艾绒|艾|条|艾根|艾草种植
艾草(拉丁学名:Artemisia argyi Levl. et Van ,别名:黄草),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亚洲及欧洲地区。
艾草茎单生或少数,褐色或灰黄褐色,基部稍木质化,上部萆质,并有少数短的分枝,叶厚纸质,上面被灰白色短柔毛,基部通常无假托叶或的假托叶。上部叶与苞片叶羽状半裂,头状花序椭圆形,花冠管状或高脚杯状,花药狭线形,花柱与花冠近等长或略长于花冠。它生于低海拔至中海拔地区的荒地、路旁河边及山坡等地。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株有浓烈香气。主根明显,略粗长,直径达1.5厘米,侧根多;常有横卧地下根状茎及营养枝。茎单生或少数,高80-150(-250)厘米,有明显纵棱,褐色或灰黄褐色,基部稍木质化,上部草质,并有少数短的分枝,枝长3-5厘米;茎、枝均被灰色蛛丝状柔毛。叶厚纸质,上面被灰白色短柔毛,并有白色腺点与小凹点,背面密被灰白色蛛丝状密绒毛;基生叶具长柄,花期萎谢;茎下部叶近圆形或宽卵形,羽状深裂,每侧具裂片2-3枚,裂片椭圆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每裂片有2-3枚小裂齿,干后背面主、侧脉多为深褐色或锈色,叶柄长0.5-0.8厘米;中部叶卵形、三角状卵形或近菱形,长5-8厘米,宽4-7厘米,一(至二)回羽状深裂至半裂,每侧裂片2-3枚,裂片卵形、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2.5-5厘米,宽1.5-2厘米,不再分裂或每侧有1-2枚缺齿,叶基部宽楔形渐狭成短柄,叶脉明显,在背面凸起,干时锈色,叶柄长0.2-0.5厘米,基部通常无假托叶或的假托叶;上部叶与苞片叶羽状半裂、浅裂或3深裂或3浅裂,或不分裂,而为椭圆形、长椭圆状披针形、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
艾草种植技术
艾草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药材,它的药用价值非常高。不仅可以驱赶蚊虫,还有平喘等功效。艾草的适应能力非常强,在我国大多数地方都可以种植。首先需要选择疏松肥沃、光照良好的地块,然后将移栽后的艾草种植下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种子繁殖、根茎状繁殖或分株繁殖的方式,注意无论是在播种前还是播种后都需要进行合理的施肥。下面我们就从选择种植地、繁殖方法、种植时间、施肥要求四个方面来了解一下艾草的种植技术。艾草种植
1.选择种植地
种植的地方应该具有灌溉水的条件,周围没有居住的人口以及大型工业的厂子,因为要保证土壤以及水源不被任何有毒有害物质所污染。除此之外,种植时应该选择土壤疏松、光照良好的地块,将移栽后的艾草种植在在畦宽1.5米左右、畦面呈中间高两边低的鱼背型的地方,避免出现积水的情况。艾草种植
2.繁殖方法
艾草的繁殖方法主要有种子繁殖、根状茎繁殖以及分株繁殖等。其中,种子繁殖的出芽率是的,大概只有5%。而分株繁殖的方法是的,不仅成活率高而且没有幼苗的生长期,繁殖速度非常快。艾草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