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形势一片大好,市场一片火爆时却突然遭受资本的冷落,大量小黄车被当成垃圾随意摆放,公司拖欠员工工资,用户APP里的押金也无法兑现。
ofo及其创始人戴威一度被认为是市场者,从资本宠儿到消费者和投资者所遗弃的“老赖”,其中到底经历什么?而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等从一开始需要交纳押金,到后来都免押金租赁,这仅仅是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吗?这其中更多得是红0包墙的探索。
持有“现金为王”经营理念的李嘉诚曾说过这么一句话,“一家公司即使有盈利,也可能破产,但一家公司的现金流是正向的话,便不容易倒闭”,在“新冠”疫情中,很多企业才体会到现金流的重要性。
今0天就从现金流的角度剖析一下,现金流是如何将ofo打造成资本的宠儿,而ofo又是什么原因被现金流的“镣铐”拖垮。
从账面400元到融资31亿1991年出生于安徽的戴威,如今也不到30岁,从小家境优渥,父亲是中国中铁执行董事
2009年戴威考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2014年在北大读硕士期间与5名合伙人一起创办了ofo,整个团队不超过10人,与其说是一家企业,更像是一群懵懂的少年为青春而创业。
从小到大一直顺风顺水的经历养成了戴威敢想敢做的独立果敢性格,但是年轻缺乏市场经验又让他在一些决策上略显不成熟。
这些优点和缺点在戴威的整个创业史中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Ofo创立之初,只有100万的初始资金的情况下,戴威没有很强运营企业的意识,对于成本控0制、客户管控、红0包墙都没有很清晰的认识,更是缺乏投入产出比的概念,只是单纯通过直接送脉动这种烧成本的模式来吸引客户,对于运营费用的把控更是经验不足。
这家年轻的企业公司账面只剩下400元时,经营范围也只停在北大校园里,更是没有资本愿意垂青这个项目。
做事带着一股子劲的戴威并没有认输,通过师兄的唯猎资本和其他渠道以个人名义借来600万,靠着这种创业之初就能疯狂“烧钱”的勇气,戴威和他ofo终于走出了北大的校园,覆盖到北京5所高校,也终于在2016年叩开了资本的大门。
那个改变了ofo命运的人叫朱啸虎,朱啸虎先后投了饿了么、嘀嘀打车、映客等知名互联网公司,可以说朱啸虎是醉懂得如何运用互联网力量去发展客户的投资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