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的发展潜力还没有完全释放。”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学术顾问黄奇帆在近日于杭州举行的第五届全球跨境电商峰会上指出,借助自贸试验区在推动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发展方面的政策优势,可推动跨境电商更好更快地发展。
近年来,中国跨境电商迅速增长,但总量还很小。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达31.54万亿元。其中,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总值1862.1亿元,不足全国货物贸易总额的1%。
黄奇帆预计,10年后,跨境电商的全国贸易份额至少在30%~35%。到2035年,跨境电商的贸易份额或达50%。未来,跨境电商发展要推进B2B和B2C业务的两位一体,打破企业和跨境电商综试区零售和批发的业务限制;推进解决跨境电商小额高频换汇的行业痛点;匹配综合型、全球化、高效的物流平台,提供配套基础设施支撑。
在黄奇帆看来,自贸试验区建设就是要通过制度创新补强中国对外开放的薄弱环节,为自由贸易协定(FTA)进行探索,推动形成新的开放高度、深度和广度。
现阶段,中国对外开放存在金融领域的开放度不够;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开放不足;数字经济指标落后;服务贸易开放不足,服贸贸易存在较大逆差、服务贸易出口的附加值不高、服务贸易对外资的吸引力有待提升等短板。对此,黄奇帆提出,自贸试验区建设要着力开展针对性的创新探索。
自贸试验区建设应该重在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自贸试验区作为境内关外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海关特殊监管区,要在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制度、知识产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劳动权利保护、竞争中性、数字贸易以及教育、医疗公共服务领域开放这八个方面形成突破,要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为区内企业的贸易发展拓展更多空间。
自贸试验区发展要以“三单”分离推动离岸贸易、转口贸易、跨境电商等新型贸易发展。海关可对贸易合同货单、贸易清算结算税单和物流仓储货单实行三单分离审核。如上海外高桥保税区降低非关税壁垒,转口贸易、离岸贸易的发展吸引了大量贸易公司聚集。
此外,自贸试验区建设还要重点发展与跨国公司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国际产业分工的发展使原材料、零部件、中间品的货物贸易份额占比较大,在交易环节会形成研发服务、物流服务、仓储服务、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自贸试验区可重点发展此类服务贸易业务,为中国的货物贸易提供相关服务。
自贸试验区建设还应大力发展货物贸易伴生的货物保险和货物结算;推动金融服务开放;推动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方面的服务贸易开放,进一步扩大教育培训、科研创新、知识产权服务等的逐步放开;推动数字经济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