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下一个窗口
零一创投分析师陶洋峰曾在一份公开分享中指出,2018年之前,铺货大卖家是跨境卖家们的“局部优解”。因为,过去中国供应链的优势主要集中在性价比上,在“廉价+单品爆款”的逻辑下,铺货效率是很高的,不管是亚马逊平台卖家,还是独立站卖家。一大批卖家也因此很快速有了体量,并做出一定的盈利,但无论是产品的品质,还是品牌故事和市场营销的质量上,都做得远远不够,终陷入“有订单无用户”的状态。当流量红利期收缩和外部环境变化时,就会频繁陷入困境。
品牌化转型——这是过去一年至今,行业里被提得多的话题之一。
“其实,卖货也好,做品牌也好,都是一种生存方式,无所谓高低贵贱。”如一位业内人士所言。只不过,想要活得更好、活得更久,走品牌化路线几乎是大家一致认为的方向。
服饰类目商家邹颖杰指出,跨境电商的品牌化方向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类是产品品牌,也就是产品力非常强大的商家,强调扩张供应链的能力、生产制造成本的控制、品质把关方面的综合能力;
第二类是渠道品牌,对于亚马逊的选品、流量、服务都有很好的理解和运用,当然也要做好后端供应链;
第三类是消费品牌,有很好迎合消费者需求,以创意为核心,整合其它综合资源(如售前售后、私域流量、大数据的沉淀等);
第四类是综合以上所有要素的“四轮驱动”型商家,也就是消费者洞察、产品研发、供应链、营销、运营等全生态链都要做好。
也有卖家认为,如果没有能力去定义产品的时候,卖家所谓的品牌就只是一个商标而已。
对于跨境电商的下一步发展,首先要考虑的是逃离性价比红海,努力研究如何把产品卖出溢价,而不是单纯在低利润、走规模上互相内耗。
当流量越来越贵,跳出流量思维的惯性,用好海外的TikTok和短视频、直播等工具,努力研究和理解用户的真正需求,打磨产品,提供更好的服务。
依靠流量红利做起来的卖家,如果没有随时代升级转型的能力,出局只是时间的问题。2022年依然是寒冬,不过也有逆势增长的赛道。根据驼鹿新消费的不完全统计,2022年5月份,新消费赛道共发生62起融资事件,融资总金额达14.36亿人民币,赛道热度持续攀升。不断涌现的新消费品牌们,用新的产品、营销和渠道搅动着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