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对改善区域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经济全球化发挥了重要作用。2015年—2021年,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承包工程营业额累计5988.8亿美元,其中2021年达896.8亿美元,占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的57.9%。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大、技术要求高且建设周期长,但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成了一大批交通、通信、能源、水利、市政等基础设施项目,取得了良好成效,并带动建设能力、设备和金融等资源要素“走出去”,对促进对象国经济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
对外产业投资有力拉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2015年—2021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达1125亿美元,其中2021年达203亿美元,约占全国总量的17.9%。民营企业是海外产业投资的重要力量,他们将建设产业园区的方法带到海外,建设了一批境外产业园区,取得显著成效。
双向贸易规模水平稳步提升,促进互惠互利。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提速,2015年—2021年货物贸易总额约9.17万亿美元,其中2021年达1.8万亿美元,约占全国总量的29.7%。东盟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伙伴,2020年超越欧盟成为我国大贸易伙伴。我国扩大商品进口不仅有力支持了世界经济发展,而且丰富了,满足了人民多样化消费需求。来自泰国的“泰芒”、马来西亚的榴莲、智利的车厘子、美国波士顿的龙虾等,这些年批量进入我国市场,普通家庭也消费得起。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增长促进了中欧(中亚)班列、空中丝绸之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和跨境电商等新业态蓬勃发展,这些新业态又回馈助推中外贸易规模、效益、效率大幅提升。
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成效显著,促进世界绿色低碳发展。我国企业在国际合作中秉持生态环保优先理念,建设了一批新能源项目,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贡献。据不完全统计,仅2021年我国企业在海外新签订水电项目48个,签约总额83.33亿美元,投资和承建风电项目61个,光伏项目125个(总投资额57.1亿美元)。中国能源建设集团葛洲坝国际公司与加纳Avior Energy公司签署阿哈福7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合同金额约合人民币4.2亿元,建成后将较大程度缓解加纳阿哈福省电力短缺,促进加纳市场电力业务滚动发展。新能源设备大量出口有力支撑了包括欧美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新能源产业发展,目前我国风电设备产量占全球一半以上,2021年出口约7.2亿美元,光伏产品出口额284亿美元,光伏组件出口量98.5吉瓦,新能源汽车也批量出口。在交通、制造业、农业等领域,在设计、施工、运营维护、融资等环节,绿色发展正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新亮点、新主题。
加强卫生健康、农业、减贫等领域合作,有效增进民生福祉。共建“一带一路”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平台,注重把当地民众基本生存和发展需求作为首要考量。在卫生健康方面,初步统计,2015年—2019年,我国共派出202批次3500多名援外医疗队员开展巡回义诊,累计诊治1100万名患者,并对当地医务人员带教培训、药械捐赠等。2020年以来抗疫合作中,向150多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大批量防疫物资、检测试剂、疫苗等,为世界抗疫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同时,在非洲、中亚、东南亚等国开展农业合作,例如鲁班工坊是天津市主导创新的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品牌,2016年以来在12个国家援建了14个鲁班工坊,传授种植养殖技术和手工艺,促进作物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