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方面,近年来,欧洲市场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追捧日益强烈,不少欧洲国家都推出了相应的补贴政策。瑞典在新能源汽车普及方面也是不遗余力。据了解,瑞典从2018年起实行 bonus-malus 政策,即购买新能源车的车主可以拿到相应补贴(bonus),自2021年4月起,购买纯电动新能源车可以拿到高7万克朗(约合4.6万元人民币)的补助。与此同时,坚持买汽油和柴油车的车主则面临更高的车税(malus)。
在此背景下,奉行低碳出行且拥有高消费能力的瑞典也成为了不少中国造车企业眼中的香饽饽。这其中,吉利携手沃尔沃大力推行电动汽车在瑞典等欧洲市场的渗透;东风汽车也通过与瑞典车企合作,共同开发新能源车。
除此之外,小鹏汽车也已成为家进入瑞典的中国电动汽车公司。今年2月,小鹏在瑞典开设了门店,并与当地汽车经销商 Bilia 合作。知情人士称,小鹏目前布局海外市场的策略还是通过经销商,采用经销模式,此举能减少小鹏销售、售后、门店投入的压力,但业界也担心这种方式有可能会损伤自身品牌和消费体验。
不过就目前而言,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在欧洲市场的度还远不如欧美企业。在瑞典,大众、雷诺等欧洲品牌仍旧拥有十分强大的影响力,这些老牌车企近年来频频在新能源领域发力;另一方面,特斯拉在瑞典同样是小鹏、蔚来避不开的劲敌,旗下明星产品 Model 3 一直制霸榜前三甲。
与其他成熟市场一样,瑞典的入局门槛同样很高,除了所有企业都要面临的各个层面的高度合规化外,对于中国出海企业来说,如何让消费者认可品牌、青睐产品是在瑞典实现破局的关键。
必须认清的现实是,目前提及在瑞典的中国企业,很难用“”或“成功”来形容,大部分国内企业虽然已经布局瑞典市场数年,但至今仍旧没能掀起大的风浪。
仍以电商平台为例,除了上面提及的 apotea.se 外,瑞典的主流电商平台还有 Zalando,Wish,Amazon 等在国际上拥有一定影响力的欧美玩家,但同样具有一定度的中国企业却没能占得一席之地。
品牌打造方面,许多出海的中国企业普遍认为,把产品做到“物美价廉”、将支付、配送、售后等环节的服务做好就可以建立自身良好的品牌形象。但对瑞典消费者来说,他们对于产品和企业传递出来的理念是否与自己契合,有无体现出社会责任感同样十分关注。
因此,中国出海企业需要更多地考虑将“环保”、“平等”和“包容”等瑞典社会十分看重的理念嵌入到企业文化传递、产品制造和品牌推广等各个环节之中,以加强同瑞典消费者的价值共振和情感连接。
瑞典虽好,但要理性入局。目前仍旧没有“”和“成功”的中国出海企业,也意味着对所有玩家而言,瑞典市场的机会和风险均等,有多少蛋糕,就有多少挑战,究竟鹿死谁手,还需要时间给出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