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政策利好频出、“玩法”新意频出,但要看到,现阶段消费层面受到的影响比2020年疫情暴发初期更严重。多位专家学者提出,要使消费券真正发挥“雪中送炭”作用,财政应有更大“手笔”。
“现在的主要难点是地方政府财力有限,发放的消费券也有限,需要中央层面政策发力。”京东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建议,当前,鉴于消费持续低迷给经济增长带来的影响,增加消费券发放体量十分必要。为此,可以考虑将消费券政策从地方自主性安排上升到中央财政统筹,如利用专项资金或特别国债在全国层面发行消费券,通过“中央财政+地方补贴+企业折扣”组合模式,放大杠杆效应。
除发放消费券之外,“直接发放现金刺激消费”也在近期频频引发业界与学界热议。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向有更高消费倾向的低收入群体发放现金,能够起到保障其基本生活消费、增强消费能力的作用。建议适度拓展财政资金空间,提振重点群体消费意愿。
西南财经大学甘犁教授团队在疫情期间对就业收入和消费情况的跟踪调查显示,家庭财务紧张是制约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其对低收入群体的消费制约相对更加显著:年收入在3万元以下、3万―5万元、5万―10万元、10万―20万元和20万元以上的各组家庭,因财务紧张而不愿增加消费的比例分别为66.7%、62.3%、55.1%、44.7%和31.5%。
“对低收入家庭进行一定的现金补贴,会起到较好的刺激消费作用。”甘犁分析称,研究显示,位于收入层次低20%的家庭将政府补贴全部用于消费的比例是86.5%。如能对这部分家庭进行转移支付,将非常有利于刺激消费。
在补贴方式上,他建议,可以借鉴个人所得税减免的相关安排,如对月收入5000元以下的人群,按照个税专项扣除额度的一定比例发放补贴;针对失业群体,失业补助金政策可进一步提高发放额度,降低领取的门槛,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消费。“只要补贴程度合适,不会造成‘养懒汉’的情况,还可以起到保障与激励相结合的作用。”甘犁说。
“链”上发力补足消费供给侧短板
畅通高效的供应链体系是扩内需促消费的重要支撑。二季度以来,疫情对我国多地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严重影响,在此期间,以部分互联网企业为首打响的“物流保卫战”曾牵动着无数人的心。记者发现,中央与地方财政向“链”上密集发力,针对物流领域出台了一系列“真金白银”措施予以扶持。
今年5月,财政部、商务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加快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进一步促进冷链物流发展的通知》明确,将通过中央财政服务业发展资金引导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统筹推进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抓住集散地和销地两个关键点,进一步聚焦农产品冷链物流,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和现代化水平。记者了解到,这是财政部针对冷链物流领域的发文,解决了冷链物流建设资金“谁来出”这一核心问题,向市场释放出利好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