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运营,近场电商的取胜之匙
在以往的互联网战争中,资本往往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典型表现就是巨头通过用户补贴,快速收割市场。但近场电商很难重复类似的故事,由于大环境发生巨变,巨头无法再以烧钱的形式进行不及成本的投入。
当资本武器的作用降低后,精细化运营、提高业务效率成为巨头破局的佳选择。目前来看,巨头在业务推进中,也秉持类似的发展策略。
首先,巨头在近场电商中,针对不同的市场,普遍采取多业态布局的方式。比如,在高线城市,阿里通过盒马等重资产的自营业务以及淘鲜达等聚合线下商超资源的轻资产模式共同开展业务。而在下沉市场,则采取淘菜菜的社区团购模式布局。
巨头采取多业态共同布局的原因在于,近场电商不具备互联网业务的可复制性,在某个城市的某个街道取得成功的模式,可能复制到五公里外的另一街道就失效了。由此,巨头只能根据特定地区的用户需求、商超资源进行针对性布局,比如在重时效的高线城市发展前置仓,在重价格的地线城市开展社区团购。此外,巨头也在加码基础设施建设。巨头进入近场电商之初,虽然通过聚合线下资源的轻资产模式快速推进业务,并依赖线下商超提供履约服务。但随着业务开展,巨头普遍加码前置仓/店仓一体的建设。比如,美团提出要在两年内建立一万个闪电仓、阿里零售通也开始在今年有前置仓落地,盒马则推进社区店布局。
实际上,巨头亲自下场加码基础设施建设是必要之举。第三方线下店SKU有限,根据国海证券数据,夫妻店SKU一般在300-500种,并且平台模式下,配送时间较长且难以管控。巨头亲自下沉即可以优化配送时间,也可以提升商品SKU,如美团闪电仓SKU可达到3000以上,虽不及传统电商,但优于大部分下店。
总的来说,与过去互联网轰轰烈烈几场大仗相比,近场电商可能是一场不激烈但极为漫长的战争。而巨头们想在近场电商中脱颖而出,不仅要放弃以往资本补贴市场的路径依赖,而且也将重新回到零售行业精细化运营的逻辑中去。中国电商发展二十余年,平台更替,模式变换,一代旧人换新人。现在,随着探索深入和行业发展,竞争有了新的版本和形式。
2021年春天以来,亿邦动力前往全国产业带走访调研,悉心听取他们的创业历程和财富传奇,以及二十年发展过程中的策略与做法。商战如战场,商人为利生,为利争。电商是一个商界江湖,觥筹交错之间,既有激烈的商战,更有刀光剑影与血雨腥风。
记录这些,既为警醒,亦是反思。它们既有中国电商崛起的土壤,也是未来必须跨过的门槛。这是该系列文章的篇,讲述中小商家经历的抄袭与背叛,以及人们寻找希望与新机会的故事。
01多说一句话,就多一份风险?
2021年,韩国电商平台Coupang开放中国卖家自主申请入驻通道,很快成为山东卖家炙手可热的淘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