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数据显示,中国工厂承包了全世界90%以上的圣诞用品。其中大部分,都是从不足190万人的义乌发出的。
圣诞节对于西方人的重要程度,相当于春节之于中国人。这,是要阖家团圆的。大洋彼岸数十亿人,戴着圣诞帽,穿着圣诞老人套装,围绕在壁橱前时,他们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能开开心心地过圣诞,全靠这些中国农村女性、乡镇青年、县城打工族组成的圣诞大军。
义乌没有麋鹿,也没有圣诞老人,义乌商人不过圣诞节。但如果没有他们,圣诞老人也会失业。
01从义乌打工仔到圣诞商
2017年,塞尔维亚导演马拉登来到义乌,想拍一部讲述圣诞产业的纪录片。置身于义乌商贸城附近的CBD,他感叹道:“我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豪车,坐在面包车上等红绿灯时,周围环绕着玛莎拉蒂、法拉利、奔驰、劳斯莱斯。宛如置身于《速度与激情》的场景里。”
但马拉登没有拍这些开着豪车的大老板,他钻进义乌的大街小巷,跟踪拍摄那些背井离乡,钉在圣诞用品流水线上的普通工人,以及规模不大的工厂老板。“他们成全了西方人的圣诞节。”
2007年,刘志晶初到义乌时,和马拉登有着一样的感叹。他来自江西的一个小县城,在义乌一家做圣诞用品的工厂跑业务。当时,义乌的圣诞产业,已经发展了十余年。工厂大大小小有几百家,商贸城也有集中的圣诞区域。“大夏天的,商贸城布置得像过节一样,特别漂亮”。
临近圣诞节时,刘志晶利用业余时间,开了间淘宝店。从老板的工厂里进货,卖给国内过圣诞的年轻人。那几年,国内过圣诞节的风气正流行,刘志晶上架的产品不愁卖,销售额能赶上他当业务员的工资。
过了几年,刘志晶辞职,开始创业。国内的圣诞市场,只存在于圣诞节前的两个月。但海外市场就不一样了。“几乎从3月份开始,就会有询价订单。”
刘志晶白手起家,不会英文,他在1688上开了间店铺,开始接贸易商的订单。终,这些贸易商下的圣诞订单,90%都流向了欧美国家。
来自安徽的王忠芳,20岁出头就在义乌做工厂小妹。她在卫生巾工厂待过,也在商贸城帮人看过店。后来在一个做速卖通的研究生手底下工作,王忠芳好学,没事就抱着有道词典学英文,老板也总带着她跟外国客户交流,慢慢地,她也能独自接单了。
“现在想想,也觉得那时候胆子大。”打了几年工,王忠芳出来单干。出租屋的隔壁小区,是以圣诞用品闻名的福田二区,整个小区一楼全租给商户,每间店面几百平方米,摆满了圣诞用品,是当时义乌大的圣诞现货市场。
王忠芳没有起步资金,便从速卖通做起,临近圣诞节的12月,她每天跑到市场拿现货。用美图秀秀修图,一个月不到,就卖了10多万元。
没过几年,王忠芳就开工厂,做起了1688,开始生产自主设计的圣诞蝴蝶结、彩带、雨丝帘。
02赚不赚钱,全看那几个月
“只要是过圣诞节的国家,都在我们的业务范围。”刘志晶通过1688跨境,为那些跨国贸易商、速卖通卖家提供圣诞用品,从每年3月份开始,工厂就在为12月底的圣诞做准备。
“3-5月份,是询价的阶段,每天都在反复报价。”询价也是生意场上的硬仗,客户揣着需求,会找大量厂家报价,终和报价低的合作。这两个月成交的订单,义乌老板基本是不赚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