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邵亦波在上海市届三算(口算、笔算、珠算)比赛中得了一等奖,随后,他考入了全国重点中学——华师大二附中。
1986年11月,刚上初一的邵亦波代表华师大二附中参加全国首届“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竞赛,在云集150万全国少年数学精英的赛事中获得奖,并正式开启了“获奖户”的中学生涯,多次获得全国性数学竞赛的一等奖,被称为“大头神童”。
1989年,16岁的邵亦波正在华师大二附中读高一。某早读期间,他被班主任叫到办公室,以为又要报名某个数学竞赛,但班主任告诉他,上海交大的招生办想让他跳级去读大学。
当天回家的路上,邵亦波的心情从兴奋很快过渡到冷静与紧张,踏进家门时,他已经决定放弃这个机会,只担心得不到父母的支持,好在父母的想法与他不谋而合,他们的目标与眼光都更加长远。
人生没有如果,少年天才跳级进入大学后伤仲永的故事没有发生在邵亦波身上,正如他本人所说:“不止数学,我其他科目的总分,也是全国重点中学名。”
1991年,邵亦波两次参加美国高中数学邀请赛,在赛事中再次脱颖而出,以两次满分的成绩获得特等奖。同年,邵亦波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个获得哈佛本科全额奖学金的中国人。
1995年,邵亦波拿到物理与电子工程本科双学位,以“高荣誉”从哈佛毕业,在当年1600名毕业生中,只有名列前12位的生才能进入“荣誉会”,而邵亦波是其中唯一一位中国学生。
大学毕业时,美国有8所的物理研究院为他敞开了大门,并且都允诺他硕博连读,甚至有的研究院为他安排了拿过诺奖的导师。但邵亦波放弃了继续研究学术的机会,而是进入了当时美国商业领域为热门的咨询行业,加入了世界策略咨询公司波士顿。
在波士顿公司工作的两年中,邵亦波经历了许多次惊心动魄的“商战”,与高层决策人士们一起参与、策划了多次大企业的收购、兼并计划,被评为“雇员”,凭借公司资助的9万美元再度进入哈佛进修MBA,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生活。
1998年,重返哈佛的邵亦波遇到了鲍佳欣。鲍佳欣在1995年曾以780分的GMAT(研究生管理科学入学考试)成绩打破世界纪录,660分的托福成绩也是当时台湾的高分。从台大药学系毕业后,她进入哈佛肯尼迪学院。
鲍佳欣在读研期间出版过《英文小魔女在USA》等多部作品,两人次见面正是在书籍签售会上。
在个人感情层面,邵亦波遇到了不曾经历过的坎坷,鲍佳欣毕业后返回台湾,近三年的异地恋情既被时间与空间阻隔,也未得到女方父母的支持。
1999年,邵亦波从哈佛商学院毕业,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摆在他面前有两个选择:一是回波士顿公司工作,拿到15万美元的年薪和“绿卡”;二是负债9万,离开波士顿公司。
邵亦波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因为他从报纸、电视、父母的来电中感受到了中国商业领域的变化,加入这场变局,正是他大学毕业时“弃学从商”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