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司一向擅长赚钱,中国出海公司的商业化能力可以说是全球独一档。这为他们在海外的生存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不过,也有人指出,需要警惕一些过于短视和功利的做法。
李平认为,出海企业去到一个市场,应该以十年、甚至几十年为单位,在当地扎下来,认认真真去做,而不是寻求快速、投机的方式,赚一笔钱就走。
无论如何,整体来看,中国公司打破了“一招鲜吃遍天”的全球化模式。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玩家们,通过在一个个地区的精耕细作,由点到面逐步覆盖了全球主要市场。从东南亚到中东、从日韩到欧美。
那么,中国公司还能做出下一个“TikTok”吗?在杜欣看来很有可能。有一马当先,就有万马奔腾。“海外还是一片蓝海。长期来说,我坚定看好中国互联网人才的溢出,我们一定能够给全世界用户提供好用的产品。”谁也没想到,美国的年轻女孩们会对一家来自南京的服装品牌SHEIN上瘾。
“当我查看女儿的生活费账单,才发现大多数订单都来自于SHEIN,才了解到这是一家中国服装公司”,一位来自国外的家长声称。
这样的现象不止一次发生在国外,过去老外沉迷中国网文小说不能自拔,中东富豪喜欢中国社交MICO软件,一加手机在欧美和印度的手机市场爆红......”
文化自信的背后,其实得益于出海浪潮的助推,中国企业出海在网文、跨境电商,以及短视频和科技等泛娱乐方面所创的佳绩。
Marketplace Pulse数据显示,中国跨境时尚电商SHEIN是目前美国下载量大的应用程序,超过了TikTok、Instagram、Twitter等巨头,也远超过了亚马逊。
热闹狂欢的出海浪潮背后,更多来自于国家层面的助力,这几年国家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构建多主体、立体式的大外宣格局,对于中国出海企业来说,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实现企业国际化战略,在其他海外国家扎根落地,才是出海企业的职责所在。
疫情反复的当下,让2022年挑战与机遇并存。可以确定的是,全球化浪潮一定不会停止,未来企业要想出海,更看重品牌的全球化,从更垂直的领域来说,国内企业出海成本提升,竞争加剧,被互联网大厂积压的生存空间更少,中小企业生存更难。
亿邦动力认为,面对低迷的经济大环境,出海企业遇到的增长困局,与其形单影只,不如抱团出海拧成一股绳,才能牢牢握住出海的方向盘。
面对正在形成多极化“朋友圈”的世界,中国企业对海外市场的关注重点,需要从发达国家市场,转向把中国纳入“朋友圈”的国家市场,并终实现“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多元化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