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种则是在保证利润的前提下,在能力范围内谨慎地扩张,发展第二、第三增长曲线。
仙梓是一个典型案例,公司一直在发展新业务,但利润并未降低。这一方面是因为每个新业务都会成立单独的公司,会自负盈亏;同时,创始人团队在成立新业务时,也会非常谨慎。“除非是我们几个觉得都非常有信心,一定能做起来的东西、或者是我们足够了解的平台,我们才会去扩张。而且我们做新业务也会以盈利为目标,而不是无目的地砸钱。”
用克劳锐研究院CEO张宇彤的话来说,扩张的依据在于“人效”有没有提高。如果“人效”不仅没有提高,反倒在降低的话,扩大新业务就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就像许多规模小的机构反而活的很好。
“小而美”或许将是MCN行业未来发展的一种形态。对MCN机构而言,如果经营效率被拖垮了,再大的规模、再丰富的业态也毫无意义。
未来
行业在变化,市场对MCN机构的态度也在变化。
根据IT桔子投融资数据,2017年MCN机构投融资有一个小高峰,2020年则是MCN机构融资的时候——全行业融资事件约为30起,融资总金额接近20亿元人民币。但到了2022年,MCN投融资数量和金额急剧下降,这一热潮已经不复存在。而且除了微念科技、泰洋川禾以外,大多数MCN机构的融资止步A轮。
曾经参与过多次MCN融资的FA张航告诉「深响」,“这个行业还是会有人赚钱,但是对于投资人来说,它很难走上市资本化的道路,就不是很有价值了。”
从机构数量增速来看,MCN也已经进入存量发展阶段。据《2022中国内容机构(MCN)行业发展研究白皮书》,2021年MCN机构数量增长停滞,维持2万+,增速明显放缓。
发展瓶颈很明显,MCN行业会走向何方?
对于参与者来说,更精细地做内容、不盲目扩张达人规模,是首要的。与此同时,机构也可以谨慎地扩张平台、选择第二、第三增长曲线。在这个过程中,注重质量、注重效率,在认知范围内做事情,是MCN能够稳步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