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四川泸州的吴秋月,通过抖音记录当地农产品种植、烹饪过程,带动了家乡特制高山萝卜干的销售,形成了品牌,帮助一万多亩农田每亩收入翻了5倍。我们发现,无论是农产品、传统还是国潮新品,都不约而同用“内容”放大独有优势,走上了营销渠道“去中心化”之路。企业和商家通过线下门店建立消费者心智,打造品牌调性;通过抖音等新型兴趣电商平台,实现兴趣内容触达和拉新转化;通过成熟电商平台,实现私域转化和品牌力沉淀;通过社交媒介,加速种草。
尤其在直播电商环节,优质生产实力不再“躲在”商品身后,而是通过商家自播、工厂直播等形式,展现制造、供应链等全流程,从而“直面”消费者,提升信任感,快速拉升消费兴趣。在直播场景下,传统营销链路极速缩短。
所以,近年来直播电商异军突起,有其深刻的市场逻辑和时代特征。
也因此,在火爆的现象背后,其产生的直接、间接经济价值更值得引起重视。
“直播带货”进入大众视野六年多,除了关注流量和市场渗透率之外,新业态是否给企业、行业带来了长期价值?即:除了帮助生产端把东西“卖出去”之外,还能做什么?实际上,从新农人、工厂老板、产业带档口商铺,到托尼老师、盲人按摩师、餐馆老板……大量中小微主体通过直播带货保住了现金流、延续了生命线的同时,我们也看到数字化、品牌化等中小商家从没想到过的长期价值,在一点点实现。
近日,人大产业经济与竞争政策研究中心课题组形成《数字经济平台价值创造机制研究——以短视频、直播平台为例》报告。通过案例、学理阐述结合的方式,以短视频直播为例,研究数字经济对企业、产业经济发展的影响,从而在描摹数字经济运行状态的内在规律上,为学界、公众提供深度视角。
以短视频直播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平台,给企业、产业带来的影响如何?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传统产业与数字经济业态融合后产生的新现象如何从学术角度理解,也是我们在上述报告基础上,推出这组系列解读文章的核心关注点。
放大来看,“直播带货”这种数字经济新业态已经成为“中国现象”。我们希望厘清短视频、直播究竟给个体、企业、产业、经济带来了什么?也希望透过这个中国现象,看到当下中国经济基层的韧性、活力。从消费电商到产业电商的发展变化,反映出数字经济的增长空间正在持续拓展。随着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提升进一步提速,产业电商,前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