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阶段能成功的,老板都是猛人。员工享受老板红利,成为坚实的拥护者。
转折点在于零供关系恶化和电商兴起,这个阶段人才的价值开始体现,老板的价值其实不那么重要。
这个阶段的企业其实是如日中天的苏宁,错过了改善零供关系和介入电商行业。后来想赶超,结果接连踩坑。人力资源不足以支持,权力不下放,还采取的是先射箭再瞄准的路线,按现在流行的说法叫先进入赛道,等风来。
记得那时候苏宁有个口号大概是:要让员工做专家,新员工要从生手变成熟手,老员工要变成能手。
当时跟朋友开玩笑说,如果苏宁能够:让专家做员工,让熟手变新员工,让能手变老员工,苏宁前途不可限量。
以前苏宁的口号好像是:人品优先,能力适度。可要打的是硬仗,能力适度要求是不是低了点。这种管理层工具化的理念,在企业方向明确强势阶段,员工只需要服从猛冲的时候可以。企业迷茫了,管理层习惯盲从,就动摇了。
以前的市场其实就是赚取廉价劳动力,人才的价值程度很低,只需要执行好即可。不论是渠道剥削内部员工,或渠道对制造端的榨取,制造端没有利润也只能继续从事剥削劳动力价值的路线。后来制造业都开始提升工人工资,陆续走品牌路线了。
零售渠道端没有在红利阶段进行改革,既没有打通产业链,也没有提升人才价值,反而被逼到弱势时,继续采用廉价劳动力路线,甚至裁员加大在职员工工作量,提高所谓人效。这种逆周期用人方式,大弊端就是弱势时无人可用,甚至都想着另投明主。
03谁在崛起
潮起潮落,市场总是在孕育机会,总有人逆势崛起。围城就是有人想进有人出,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以福建等区域市场为例,看看谁在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