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顺德是中国家电之都,2020年家电产值突破5000亿元,其中小家电产值占比近40%,诞生和培育了小熊、摩飞、SKG、大宇、德尔玛等明星小家电品牌。
我在顺德调研期间,问当地企业之间的竞争情况,老板们的反应大多都很相似:
“卷啊,怎么不卷?”
价格战,仍是产业带企业熟悉的商战。
在顺德,299元的小家电新品被同行抄袭后只卖199元,到后卖99元。新品研发的苦心付诸东流,有老板感叹“太累了,不停在做创新,不停被抄袭,每个产品都卖不久”,而他唯一的心愿竟是自己的公司不要做“先烈”,要做“先驱”。
很显然,北方产业带的老板们看得更开。我跑过青岛食品、白沟箱包和兴城泳装等几大北方产业带,发现他们普遍认为“现在是环境不好了,大家都想赚钱,你抄我,我抄你”,只要新品研发够快,企业就一定能生存下去。
在北方,产业带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市场相对分散,小作坊和同规模企业的模仿和抄袭并不可怕。他们对当地同行之间的产品抄袭和价格战都已经麻木,也早早接受了现实。
对他们来说,真正且具威胁的是大企业入场。慈溪和顺德同为中国小家电产业带,当地企业经常发现美的、格力、苏泊尔、小米等大企业推出与自家差不多的产品,价格还更便宜。为了守疆拓土,大厂们往往会寻找好的产品进行贴牌,不为赚钱,只为守卫市场份额。
而这些度更大的企业,通常也是产业带老板们更尊敬的竞争对手。“人家有钱有资源,我们凭什么竞争?”生意受挫时,他们常常会有这种想法。
不过,生意远不止产品和价格的竞争。产业带企业正在经受的挑战,还有“劳动力争夺战”。
消费品有非常明显的淡旺季,泳衣、羽绒服、露营装备等更为明显。市场需求扩大,带动工厂产能拉升,企业所需要的工人就会更多,于是产业带就会形成短暂的用工荒。工人一旦紧缺,工价就会提高,甚至翻倍,后的结局是“谁家出的工价高,谁才能保证旺季供应”。
大多数中国工厂还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只有少数完成智能制造升级。而与此同时,中国蓝领劳动力却在逐年减少。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年轻人不愿意在工厂“拧螺丝”,认为这是重复且无意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