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不同的生意和产品其实都是非常依靠当地的经销网络的,现在所谓出去其实更多是卖货,要看产品、运费和经销商及零售商的利润,整个账能否算得过来,目前还是挺难说的。
当下,品牌在海外营销投入是不够的,自然销售有多少动销很难说。我个人感觉是,连锁类的自带流量的方式会更现实一些,但一个品牌通过经销商能起量,还没看到明显机会。
国内品牌现在要进新加坡市场没有其他方面的阻碍,跟国内零售商和品牌的关系类似,都是要设计好利益分配机制。
Q:如果国内品牌要到新加坡,在营销上有没有新方式?
A:新加坡也有Facebook和Instagram等社交平台,能相对低成本去做品牌营销,Shopee这种本地电商也可以做一些投入,这些都可以做,只是还没有形成大的体量。
国外流量会相对分散一些,比如在Facebook上能做的东西和别的不一样,它有自己兴趣的点也会呈现碎片化的长期特征。
Q:其他的市场难点都有什么?
A:新加坡人力成本非常高,快递配送都很贵,所以不能拿国内的这套电商化的人力成本体系去看,国内和新加坡是完全不同的人口结构,有些事情他们做不到效率,因为没人送,除非以后有无人机能送东西,成本就能大大降低。
新加坡政府推动科技改变现状的意愿非常强烈,他们希望企业能往无人化数字化方向上走,它的政策都偏向于科技导入。
Q:除了新加坡,东南亚其他国家也在看吗?
A:我们都在仔细的观察中。从人口结构角度看,东南亚人口结构偏年轻,尤其是越南,相当于15年前的中国,从理论上是看到有非常明显的增长趋势,但能不能赚钱还不好说,也跟经济周期和时间有关系。
东南亚真正的大市场是印尼,我们对马来西亚、印尼、越南包括印度都有研究,这几个国家科技领域都很难有大突破,做消费连锁还是有可能的,我们还是围绕大消费视角去看,毕竟人口基数在那里,设个工厂覆盖当地需求端的制造还是有机会的。当地整体市场不会大,但可能能挣钱,而国内已经挣不到这种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