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ES7317-2AK14-0AB0参数详细
程序设计
程序设计采用了结构化设计,将所需实现的各主要功能编制成为S7-300中的用户功能块(FC块),在主程序循环模块(组织块OB1)中调用这些已经编制好的子程序。
程序设计分成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方面。在硬件方面针对系统要求进行设计,在软件方面则按需要编制了速度计算模块、报警和故障模块、伺服电机执行模块、增塑剂执行模块、生产统计计算模块等FC块和预设、保持系统及生产数据的数据块DB块。
(1) 硬件设计与组态
本系统在S7-300的硬件方面采用了1块PS307 5A电源模块,1块CPU-315-2DP,4块24V/0V SM321数字量输入模块,3块24V/0.5A SM322数字量输出模块,1块FM352-2高速计数模块,2块SM331模拟量输入模块,1块SM332模拟量输出模块以及用于DP总线通讯的IM153-1通讯模块1块。
S7-300外围设备为5个伺服电机的DP通讯端。
对上述硬件按要求进行组态,分别占据Profibus-DP通讯端的2、3~7和9号站,具体硬件组态如图3所示。
(2) 软件设计
由于编制的用户功能模块很多,限于篇幅,在这里不能一一作出介绍。以下介绍几个比较重要的用户功能模块。
① 数据块组(Group of Data-Blocks)
数据块组由一系列数据块组成。这些数据块除了一部分是S7-300程序中FB(功能块的一种)所要求的之外,其他的数据块都是用户自定义的。这是因为生产中机组的一些系统和生产数据必须被预设或保存。由于S7-300内部保持型M区的保存数量相对不足,例如:CPU315-2DP中整个可使用的M区的容量仅1024Bytes。同时,程序运行中所大量使用中间参数也需要不可重复的地址空间,所以将大部分的数据(特别是在触摸屏上显示的参数)编制成保持型DB块
四、机型的选择
(一)PLC的类型
PLC按结构分为整体型和模块型两类,按应用分为现场安装和控制室安装两类;按CPU字长分为1位、4位、8位、16位、32位、64位等。从应用角度出发,通常可按控制功能或输入输出点数选型。
整体型PLC的I/O点数固定,因此用户选择的余地较小,用于小型控制;模块型PLC提供多种I/O卡件或插卡,因此用户可较合理地选择和配置控制的I/O点数,功能扩展方便灵活,一般用于大中型控制。
(二)输入输出模块的选择
输入输出模块的选择应考虑与应用要求的统一。例如对输入模块,应考虑电平、传输距离、隔离、供电等应用要求。对输出模块,应考虑选用的输出模块类型,通常继电器输出模块具有价格低、使用电压范围广、寿命短、响应时间较长等特点;可控硅输出模块适用于开关,电感性低功率因数负荷,但价格较贵,过载能力较差。输出模块还有直流输出、交流输出和模拟量输出等,与应用要求应一致。
可根据应用要求,合理选用智能型输入输出模块,以便控制水平和应用成本。
考虑是否需要扩展机架或远程I/O机架等。
(三)电源的选择
PLC的供电电源,除了引进设备时同时引进PLC应根据产品说明书要求设计和选用外,一般PLC的供电电源应设计选用220VAC电源,与国内电网电压一致。重要的应用,应采用不间断电源或稳压电源供电。
如果PLC本身带有可使用电源时,应核对提供的电流是否应用要求,否则应设计外接供电电源。为防止外部高压电源因误操作而引入PLC,对输入和输出的隔离是必要的,有时也可采用简单的二极管或熔丝管隔离。
(四)存储器的选择
由于计算机集成芯片技术的发展,存储器的价格已下降,因此,为保证应用项目的正常投运,一般要求PLC的存储器容量,按256个I/O点至少选8K存储器选择。需要复杂控制功能时,应选择容量更大,档次更高的存储器。
(五)冗余功能的选择
1.控制单元的冗余
(1)重要的单元:CPU(包括存储器)及电源均应1B1冗余。
(2)在需要时也可选用PLC硬件与热备构成的热备冗余、2重化或3重化冗余容错等。
2.I/O接口单元的冗余
(1)控制回路的多点I/O卡应冗余配置。
(2)重要检测点的多点I/O卡可冗余配置。3)根据需要对重要的I/O,可选用2重化或3重化的I/O接口单
(六)经济性的考虑
选择PLC时,应考虑性能价格比。考虑经济性时,应同时考虑应用的可扩展性、可操作性、投入产出比等因素,进行比较和兼顾,终选出较满意的产品
配置 S7-300 CPU 时钟同步
仅当使用如下工业以太网 CP,才需要为 S7-300 CPU 配置时钟同步:
. | SIMATIC S7 300 | MLFB | Firmware |
1 | CP343-1 | 6GK7 343-1EX30-0XE0 | V2.2 onwards |
2 | CP343-1 Adv | 6GK7 343-1GX30-0XE0 | V1.0 onwards |
3 | CP343-1 Lean | 6GK7 343-1CX10-0XE0 | V2.2 onwards |
如果使用了上面提及的工业以太网 CP,必须在 CPU 属性对话框中进行设置。该设置依靠 CPU 背板总线中的通信总线配置。
通信总线是物理“接线直达"到 CPU MPI 接口。该结构能够在“小" CPU 中找到。也就是从 CPU312 上到并包括 CPU315-2 DP 和 C7 设备。这种情况,在 CPU 属性对话框中选择“诊断/时钟"标签,为同步模式设置“As slave"或“As master"在 MPI 上。
西门子6ES7307-1EA01-0AA0
图 02
图 03
通信总线不是物理“接线直达"到 CPU MPI 接口,也就是 MPI 接口和通信总线是分开的。该总线结构能够在“大" CPU 中找到。也就是从 CPU315-2 PN/DP 上到并包括 CPU319-3 PN/DP。这种情况,在 CPU 属性对话框中选择“诊断/时钟"标签,为同步模式设置“As slave"或“As Master" 在 PLC 中。
图 04
图 05
精度 +/- 10ms。
如果 S7-300 配置作为主时钟,那么 CPU 时钟消息通过工业以太网 CP 传送到工业以太网子网上从时钟站。
如果 S7-300 配置作为从时钟,那么主时钟时钟消息通过工业以太网 CP 传送到 CPU。
在 S7-300 站硬件配置中配置通过工业以太网 CP 转发时钟消息。在 S7-300 站硬件配置中,打开工业以太网 CP 属性对话框并选择“时钟同步"标签。使能“Forward time of day"功能,点击“OK"关闭该对话框。
图 06
1、MM440的DP通讯功能简介
MM440变频器既支持和主站的周期性数据通讯,也支持和主站的非周期性数据通讯,即S7-300可以使用功能块SFC14/SFC15读取和修改MM440参数值,调用一次可以读取或者修改一个参数。同时也可以使用功能块SFC58/SFC59或者SFB52/SFB53读取和修改MM440参数值,一次多可以读取或者修改39个参数。
2、MM440周期性数据通讯的报文说明
MM440周期性数据通讯报文有效 数据区域由两部分构成,即PKW区(参数识别ID-数值区)和PZD区(过程数据),见表1。PKW区多占用4个字,即PKE(参数标识符值:占用一个字)、IND(参数的下标:占用一个字)、PWE1和PWE2(参数数值:共占用两个字)。S7-300使用功能块SFC14/SFC15读取和修改参数需要占用4个PKW,即调用一次功能块可以修改一个参数。PKW区的说明见表2。下面分别介绍一下PKW区的四个字。
表1
portant; text-decoration-line: none !important;">电气设备的倒闸误操作是以误操作严重程度进行划分。对操作现场的设备、人员造成损害的误操作是恶性误操作,而危害性不大的判定为一般误操作。在portant; text-decoration-line: none !important;">变电站设备倒闸时,通常有4类误操作,带电挂合portant; text-decoration-line: none !important;">接地线、带负荷拉合隔离开关、带接地线合portant; text-decoration-line: none !important;">断路器为恶性误操作,而误拉合断路器只会造成电能损失,不会造成设备和人员伤害,因此称为一般的电气误操作。
1.带电挂合接地线
避免带电挂合接地线,要有明显的断开点。验电时如果发现带电回路,需及时查明原因。挂接地线要先挂接地端,再挂线路端。在挂合接地线时,工作人员的工作服要戴上绝缘手套,扣紧工作服袖口。使用线手套需干燥,不能有严重的脏污。倘若不满足要求,应当更换或清洗手套。在对发电机出口的PT电压测试或二次保险更换时,也要戴上绝缘手套。
2.带负荷拉合隔离开关
带负荷拉合隔离开关,会造成设备损坏和人身安全危害。故此,送电前序做好准备工作,核对设备编号和名称。如果开关处在检修位置,需用portant; text-decoration-line: none !important;">万用表点阻档测开关外壳电阻。如果电阻是零,开关在开关相间或合闸位置接地,需排除故障。等到绝缘测正常后再操作。
3.带接地线合断路器
合地刀、装设接地线时合断路器,会引起保护动作和电弧烧伤,停电母线和设备停电时无电,倘若要装设合地刀和接地线,要及时开展。如果不能及时装设合地刀和接地线,可先完成其他工作,再重新验电后装设合地刀和接地线。
电气倒闸操作是日常性的工作,是400V厂用负荷和6kV厂用负荷的停送电。良好的倒闸操作对变电站的正常供电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倒闸操作时,常常因为操作时间紧、监护工作不到位而出现误操作情况。故此,要注意刀闸、熔断器、开关的操作要点,在电气倒闸误操作时,及时分析产生的原因,采取合理的解决措施。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变电站的稳定、安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