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ES7313-6CG04-0AB0详细说明
工作存储器:
工作存储器仅包含运行时使用的程序和数据。RAM 工作存储器集成在CPU中, RAM中的内容通过电源模块供电或后备电池保持。除了S7 417-4 CPU可以通过插入的存储卡来扩展工作存储器外,其他PLC的工作存储器都无法扩展。
3. 装载存储器:
装载存储器是用于存放不包含符号地址分配或注释(这些保留在编程设备的存储器中)的用户程序。装载存储器可以是存储器卡、内部集成的RAM或内部集成的EPROM.
4. 保持存储器:
保持存储器是非易失性的RAM,通过组态可以在PLC掉电后即使没有安装后备电池的情况下,保存一部分位存储器(M)、定时器(T)、计数器(C)和数据块(DB)。在设置CPU参数时一定要要保持的区域。(注意:由于S7-400 PLC没有非易失性RAM,即使组态了保持区域,再掉电时若没有后备电池,也将丢失所有数据。这是S7-300 PLC 与S7-400 PLC 的重要区别)
1) 当在step7 中执行下装(download)时,会把编程设备中的用户程序下装到CPU的装载存储区,同时会把运行时使用的程序和数据写入工作存储区(如OB1和数据块)。
2) 若CPU没有后备电池,当系统断电时,在工作存储器中定义了保持特性的数据块会把数据写入保持存储器中,上电后保持存储器会把断电时的数据写入到工作存储区, 保证了运行数据断电不丢失(过程如图7-1中与箭头所示)。
3) 若CPU没有后备电池,当系统断电时,系统存储区中定义n的保持位存储器(M)、定时器(T)和计数器(C))断电时也会写入保持存储器,恢复上电时断电时的数据重新写入,保证了运行数据断电不丢失(如图7-1中与箭头所示)。
按照CPU 的装载存储器来分类:新型S7-300 CPU、标准型S7-300 CPU、带内置EPROM 的S7300 CPU,具体描述如下:
新型S7-300 CPU是指使用MMC卡作为其装载存储器的CPU,此类CPU不用安装后备电池,免维护。由于新型S7300-CPU它不含内置的装载存储器,因此必须使用MMC卡。新型的S7-300 CPU包括紧凑型 (即CPU31xC系列)和由标准型更新的新型CPU。任何程序的下载方式都直接保存到卡中, 没有MMC卡,是无法把程序下载到CPU中的。
MMC卡需要用户根据程序大小单独订货,选型时建议大于CPU工作内存,CPU313,CPU314,CPU315-2DP,CPU317-2DP 系列CPU的可插拔MMC卡大支持8 MB
为保证系统稳定运行,系统CPU应避免长时间满负荷运作,应用程序CPU占用不宜过高。客户需要在调试阶段监测应用程序各个进程线程占用情况,对占用过高的进程线程进行优化。因CE自身不带进程线程系统占用查看工具,我们增加了AppHelper助手工具方便客户使用。
在之前的技术文章《CE应用程序助手简介》中简单介绍过英创AppHelper应用程序助手,本文将详细介绍AppHelper的使用方法。
AppHelper查看方法
客户在自制底板上只要引出了网络,USBOTG,DEBUG调试串口,或板子其它串口任意之一便可以查看AppHelper信息。
网络方式
通过telnet登录上板子,运行命令sysinfo,即可获得AppHelper打印的进程线程信息。
telnet模式打印示例图
USBOTG方式
使用AHC工具(使用方法见本文下一节)配置AppHelper输出为COM1。连接上板子USBOTG口,板子将以虚拟串口形式被PC识别。使用任意串口工具向该串口输出任意三个字符(任意波特率),即可获得AppHelper打印的进程线程信息。
USBOTG,DEBUG及其它串口打印示例图
DEBUG调试串口方式
使用AHC工具(使用方法见本文下一节)配置AppHelper输出为DEBUG。连接板子的DEBUG串口,PC端使用任意串口工具,设置波特率115200,向DEBUG口输出任意三个字符,即可获得AppHelper打印的进程线程信息。
串口方式
将底板上引出,且客户应用程序未使用的串口连接上PC。使用AHC工具(使用方法见本文下一节)配置好串口号及波特率。PC端使用任意串口工具,用设定的波特率向该串口输出任意三个字符,即可获得AppHelper打印的进程线程信息。
AHC工具使用介绍
AHC工具即AppHelper Config工具,用于设置AppHelper打印信息的输出位置。有两种办法进行设置。
控制面板方式
在板子控制面板中运行AHC工具。
选择好输出信息的串口及波特率(其中COM1为USBOTG),点击OK键保存配置,板子重启后配置生效。
telnet方式
通过telnet登录上板子,执行命令AHC port [baud]
参数port:串口号,值为0-6,0表示DEBUG串口,1表示USBOTG转虚拟串口,2-6分别表示板子的COM2-COM6。
参数baud:波特率,可选参数,如果不填表示保持原波特率,支持1200,2400,4800,9600,19200,38400,57600,115200。当port为0时,baud固定为115200,当port为1时,baud值不生效。
命令执行后,DEBUG口可以看到打印提示信息。
打印格式说明
打印结果为数行,其中每行的格式均为:类型 ID号 占用情况 名称
以下图一次打印的部分截图为例:
类型
PID表示为process进程。TID表示为上面进程下的thread线程。
ID号
即进程ID值或线程ID值。
占用情况
显示格式为 K n% U m% total%
n值为该进程或线程在Kernel系统层的占用
m值为该进程或线程在User用户层的占用
total值为总占用,它应当等于n+m的和
进程下各个线程total占用和应当等于进程的total占用
名称
进程名即EXE的名称,线程默认没有名称,下一节会介绍如何给线程命名,从而能在AppHelper中显示出来。
进程及线程监视说明
AppHelper会打印系统下所有的进程的CPU占用信息。
只有在NandFlash目录下的exe生成的进程会额外打印出它下面所有线程的CPU占用信息。
默认情况下,生成的线程只有ID号,没有名称,如果线程较多会不便于查看。我们可以通过简单代码给线程命名。
以光盘里的串口例程SPT_HEX为例:
添加一个结构体的定义
typedef struct _THREAD_INDEX
{
DWORDdwSize;
DWORDdwThreadID;
TCHARszThreadName[32];
_THREAD_INDEX*pNext;
}THREAD_INDEX;
在创建线程后给线程命名
这里把串口接收线程命名为"CommRecvTread"
hRecvThread = CreateThread(0, 0, CommRecvTread, this, 0, &m_dwTID);
HANDLE hHLP;
DWORD dwLen;
hHLP = CreateFile(L"HLP1:", GENERIC_READ | GENERIC_WRITE, 0, 0, OPEN_EXISTING, 0, 0);
THREAD_INDEXthreadIndex;
wsprintf(threadIndex.szThreadName, L"CommRecvTread");
threadIndex.dwThreadID = m_dwTID;
threadIndex.dwSize = sizeof(THREAD_INDEX);
WriteFile(hHLP, &threadIndex, sizeof(THREAD_INDEX), &dwLen, NULL);
CloseHandle(hHLP);
在结束线程后取消命名
线程结束后应当手动将命名取消掉,避免不必要的显示错误,设置线程名为空,即可取消原命名。
HANDLE hHLP;
DWORD dwLen;
THREAD_INDEXthreadIndex;
wsprintf(threadIndex.szThreadName, L"");
threadIndex.dwThreadID = m_dwTID;
threadIndex.dwSize = sizeof(THREAD_INDEX);
CloseHandle(hHLP);
命名线程后再使用AppHelper查看,启动接收线程后,就可以看到CommRecvTread这个线程,另外个没有命名的线程为SerialPort程序的主线程。
计算原理及误差说明
CPU占用时间是通过计算一段时间内(AppHelper设置为2000毫秒)CPU空闲tick值与这段时间里CPU运算周期tick值得出。
CPU空闲tick值 = CPU空闲tick计数t2 – CPU空闲tick计数t1
CPU总周期tick值 = CPU总周期tick计数t2 – CPU总周期tick计数t1
CPU占用 = 1 – (CPU空闲tick值/CPU总周期tick值)×
进程或线程的CPU占用,是通过计算一段时间CPU运算周期tick值,和这段周期里Kernel或User运行线程或进程的tick值,通过相除得到
气动电磁阀原理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