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子6ES7317-6FF04-0AB0
3.3 锡离子浓度控制原理
为了保持电镀循环槽内锡离子浓度稳定,需要控制锡溶解反应速度,由式(1)可知,控制氧气**就可以控制锡的溶解速度。氧气**的大小则由电镀整流器的电**和溶液中的锡离子浓度来决定。
(1)吹氧方法
氧气的控制模式有3种:两种自动模式,一种手动模式。第1种自动模式是根据电镀电流值和锡离子浓度值来共同控制;第2种自动模式是电镀电流控制发生故障时,采用锡离子浓度直接控制;第3种模式则是采用完全手动的方式,根据检化验的Sn2+浓度手动控制氧气量。
梅钢电镀锡机组采用的是第1种模式与第3种模式相结合的方法。
(2)吹氧效率
η=槽体内锡粒减少量(kg)×94/{吹氧**(L/min)×时间(min)}×式中,η为为吹氧效率(氧气使用效率),一般情况下按80%计算,网板堵塞后,吹氧效率会降低。
(3)氧气**控制
第1步先根据机组速度、带钢宽度、两面镀锡量之和计算吹氧**:吹氧**(m3/min)=电镀电流(A)×K(常数)/η(4)式中,电镀电流为上下表面合计值,5kA以下场合应判定为零;K=118.7/2÷96500×9.44×10-5×60×0.95=3.309×10-6(根据电化学知识推导)。
第2步根据锡离子浓度检化验结果,上调或下调吹氧**:
上调或下调吹氧量(L/min)={Sn2+目标浓度(g/L)-当前检化验Sn2+浓度(g/L)}×镀液总体积(m3)×94/(η×T)式中,T为Sn2+浓度检化验间隔时间,一般120min。
3.4 锡粒沉淀原理及能力
锡粒采用的是三级溢流沉淀原理,沉淀槽槽内分割成3个区间(如图6所示),将锡溶解罐供给的溶液逐级溢流沉淀,沉淀后的锡粒供给到过滤器,高位溢流的溶液供给到电镀循环罐,补充锡离子。
假设沉淀槽的宽度为W,长度为L,高度为H,溶液**为Q,溶液沉淀速度为u,根据流体力学知识可以列出方程式:
所以,沉淀槽能沉淀分离出直径ds≥0.037mm的锡粒。
4·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4.1 网板变形
锡溶解罐内多孔小网板容易变形———中间鼓起来,造成变形的网板与下面网板之间孔隙较大,时间一长,中间堆满的锡泥堵住了网板孔,造成循环溶液及氧气流动不均匀,产生了几个方面的问题:
(1)供氧效率低,锡耗量高。从锡溶解罐底部往上面流动的氧气不均匀,造成部份锡粒过氧化,生成SnO2,锡泥量较多,锡耗量大。
(2)槽内压差不准确,加锡量控制不好。循环溶液流动不均匀,影响槽内压差计PT-1313显示结果,通过公式计算的锡填充量就不准。处理故障的办法:定期清理、更换网板,一般清洗周期不能超过2个月,选择高强度、耐腐蚀的材料作为网板材料,或者优化网板的结构。
4.2 泄漏
槽体及管道密封腐蚀、损坏或者阀体被击穿而漏液。目前,锡溶解液市场价位约10万元/m3,漏液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
处理故障的方法是:选择耐高温、耐腐蚀、耐高压的材料作为密封或阀体材料,并定期更换密封、阀体。另外,锡溶解罐衬胶层两年以内就会老化,要定期更换锡溶解罐。
5·总结
全不溶性阳极锡溶解系统基本上是一种氧化性反应,并不能防止生成Sn4+。从应用结果来看,至少有投入锡量的3%变成了锡泥而损耗,特别是网板堵住后,锡泥量更高。所以,为了控制好锡粒的溶解反应,降低吨钢锡耗量,今后要进一步优化网板或者罐体结构,这是待攻关的技术课题。
电镀是全球三大污染工业之一,如不经处理直接排放,既严重污染了我们生存的环境,又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本文通过对酸性含Cr6+、Ni2+、Cu2+的电镀废水进行“微电解—中和—混凝沉淀”处理的实验,对电镀废水处理新工艺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电镀废水;微电解;处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X7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1)15-0029-02
电镀废水中污染物种类多、毒性大、危害严重、含有重金属离子或氰化物等,有些属于致癌、致畸或致突变的剧毒物质,对人类危害极大,电镀废水因镀件和工艺的不同,污染物的种类也不同,浓度差异较大,成分复杂,不仅含有Cr6+、Pb2+、Zn2+、Fe2+、Ni2+等大量的重金属离子,而且含有剧毒的CN-。另外,电镀废水含有大量的有价值金属,如处理不当,排入自然体系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
目前国内传统的含Cr6+电镀废水处理方法为化学还原法、电解还原法、离子交换法等。笔者受顾毓刚等人处理重金属废水的试验启发,对该厂的废水处理进行了试验,开发出“微电解——中和——混凝沉淀”的电镀废水处理新工艺。
1·处理工艺
1.1 处理工艺流程
处理工艺流程,见图1。
1.2 处理工艺简介
微电解罐中的填料为1∶1的铸铁屑和焦炭,当酸性废水通过微电解罐中的填料时,低电位的Fe与高电位的C在废水中产生电位差,形成无数的微小原电池,电极反应主要为以下两种:
阳极:Fe-2e→Fe2+,阴极:ZH++2e→H2↑反应中生成的Fe2+将Cr6+还原成Cr3+,反应式如下:CrO42-+3Fe2++4H+→Cr3++3Fe3++4OH-完成上述反应后,废水进入中和沉淀池,中和沉淀为间歇式反应,当废水到达中和沉淀池预定水位时,停止进水,通过pH计和PLC系统控制加入NaOH溶液,并进行搅拌,控制废水的pH值在合适的范围,在此条件下Cr3+、Cr2+、Ni2+、Fe3+形成氢氧化物絮凝沉淀,静置沉淀1h后,上清液达标外排,污泥进入污泥浓缩池,经板框压滤机压滤后,泥饼运至砖厂制砖。
1.3 废水处理的工艺条件
为了确保电镀废水处理后达标排放,在设计时对废水处理进行了微电解——中和——混凝沉淀的实验,以确定设计的工艺条件,实验用的原水pH=2.85,[Cr6+]=25.1mg/L,[总Cu]=128mg/L,[总Ni]=26.2mg/L。
1.3.1 微电解接触时间对还原Cr6+的影响
含Cr6+废水通过微电解罐时,发生电极反应,被还原成Cr3+,笔者进行了微电解接触时间与处理后的[Cr6+]的关系的实验,见图2。通过实验得出,当接触时间大于5min时,处理后的[Cr6+]<0.5mg/L。
1.3.2 中和沉淀时pH值的确定
各种金属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值各有所不同,由于电镀混合废水共存离子体系十分复杂,要满足各种离子都完全沉淀、达到排放标准,则应按实际试验结果来确定,由于Ni(OH)2的Ksp为1.6×10-14,在Cr3+、Ni2+、Cu2+三种离子中对pH值要求高,笔者进行了中和沉淀后pH与[总Ni]浓度关系的实验,见图3,通过实验得出处理后出水pH>7.5时,[总Ni]<1.0mg/L。根据微电解接触时间与处理后的[Cr6+]的关系的实验和中和沉淀后pH与[总Ni]浓度关系的实验,将处理工艺中的接触时间定为10~20min,中和沉淀的pH值控制在7.5~8.5之间。
2·主要构筑物及设备
主要构筑物及设备设计参数,见表1。
3·验收监测结果
该厂污水处理站经过3个月的试运行,于2009年11月4-6日,由环境监测站进行验收监测,监测结果及排放标准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2-1996第二时间段一级标准),由此可见,出水的各项指标均已达标。
4·结论
电镀行业必须从实际出发,不断地**科技含量,选择合适的废水处理方法,消除对环境的污染,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三统一。本项工程采用Fe-C微电解法处理含Cr6+电镀混合废水,是一种新型的处理工艺,其通过Fe-C微电解的作用还原Cr6+,不需另外增加还原药剂,降低了处理成本,在中和沉淀时采用间歇式处理,便于操作管理,效果好,可确保处理后废水稳定达标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