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子模块6ES7355-2SH00-0AE0详细说明
带 SIMODRIVE 611 的*驱动器系统
集中式驱动系统基于模块化结构而具有广泛的性能。各种闭环控制单元组合成若干个驱动组,可以形成一个增强型的控制系统。利用 2 轴模板,可节省模板组态空间。
SIMODRIVE611 是一种可灵活组态的变频器系统,能够满足现代化机器对经济性以及技术性的要求。
西门子的 SIMODRIVE611 是一种采用数字闭环控制的变频器系统,可以实现高要求的动态响应、速度整定范围以及平滑运行特性。
该变频器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以配置具有几乎无限制进给轴或主轴的驱动系统。
控制单元插入至电源模块。
电源模板则取决于电机所需的电源。馈电模板取决于所要求的直流链路功率。
使用馈电模板,可将 SIMODRIVE611 系统组连接到带有接地中性点(TN 线路电源)的低压系统。
SIMODRIVE611 变频器系统中的所有模板都具有统一的模块化结构。供电和通讯之间的接口以及控制单元和电源模板之间的接口都实现了标准化。
SIMODRIVE611 变频器系统设计用于工业环境,接地系统为 TN-S 和 TN-C 系统 (VDE0100 Part300)。对于其他网络配置,必须在实施星形连接、带有一个接地中性点的二次绕组侧(连接组别 YN)使用一个带隔离绕组的上游变压器。对于与其它电路电源电压的匹配以及经济电路中变压器的匹配可用于 TN-S 和 TN-C 系统。有关与 SIMODRIVE 611 馈电模板相匹配的变压器型号,请参见“电压匹配用输入接口"。
2.1激活通讯模板功能和设置站地址
2.1.1通过液晶屏激活通讯模板和设置站地址
1. 在接通3RW44软起动器之前,要先检查主侧和控制侧的接线是否正确。在施加控制电压之后,会自动进入必须执行一次的快速起动菜单中,根据设备的情况来预设软起动器的重要参数。(详见操作手册)
2. 按照图3所示的顺序操作按键来激活通讯模版。
4) 在“USER"中需要分配用户、及用户权限、密码,如图3。CP 343-1/443-1 Advanced 也支持FTP的匿名登陆。
图3
5) 保存编译,下载组态后,通过WINDOWS 或其他支持FTP客户端的软件可以访问CP的文件系统,如图4、5。客户可以通过FTP获得CP的文件系统,也可以从西门子网站下载CP模块的文件系统后通过FTP传送到模块。 图4
图5
6) 如果要访问CPU的DB数据,则要在CP的文件系统生成文件配置表。文件配置表用于描述CPU和CPU中DB的信息,在CP的文件系统中存储在“config"文件中“file_db.txt"中,如图6,用户可以通过FTP获得模板、增加CPU以及DB的信息后(文件列表中具体格式请参考帮助信息),将新的文件配置表“file_db.txt"上传覆盖原文件即可。
图6
7) 文件配置表信息也可以通过STEP7硬件组态生成。通过CP“FTP "菜单,保存编译后下载,自动添加,如图7。但需注意,如果通过STEP7硬件组态生成,则新生成的“file_db.txt"的属性是只读,所以文件配置表信息的修改只能通过STEP7下载,不能通过FTP直接修改。
8) 文件配置表生成后,CP卡断电重起,文件系统根目录会自动生成“CPUX"的文件夹,如图5。文件夹里面可以看到文件配置表中定义的DB的信息
图3激活通讯模板
3. 按照图4所示设定设备PROFIBUS DP地址,并按照图5保存参数。
4. PROFIBUS-DP LED 红色闪烁。
5. 当PROFIBUS-DP图标“ "显示在液晶屏的下面时表示通讯模版被成功激活。
图4设定DP地址
西门子6FC5372-0AA30-0AB0
如果用户程序的执行时间超出硬件组态中所设定CPU的扫描周期监控时间,则CPU会因看门狗超时而停机,同时触发定时错误OB80,诊断信息如图1所示:
图1 诊断信息
S7-300/400 CPU的循环扫描时间(看门狗时间)默认为150ms(可修改为6000ms),用户程序的执行时间必须在设定的扫描周期监控时间范围内。扫描周期设置如图2所示:
图2 设置扫描周期时间
2. 如何查看S7-300/400系统扫描循环时间?
如果工程师需要了解程序的扫描周期,可通过如下两种方法查询。
方法一、将程序下载到PLC后,进行在线连接,查看CPU信息,如图3所示:
图3 查看CPU“扫描循环时间"
方法二、通过将OB1相应的临时变量传送到M区,即可读取CPU扫描循环时间,如图4、图5所示:
图4 临时变量传送到M区
图5 变量监控
3. 如何查看S7-300/400中一个子程序的大约执行时间?
使用S7-300/400 CPU时,如果工程师需要了解某个子程序的大约执行时间,可在该子程序前、后分别读取CPU系统时钟,然后使用时钟相减指令FC34进行编程计算,步骤如下:
1、设置PLC系统时钟,按图6所示的设置:
3、寻址方式
操作数是指令的操作或运算对象。所谓寻址方式,是指指令得到操作数的方式,可以直接或间接给出。可用作STEP7指令操作对象的有常数,S7状态字中的状态位,S7的各种寄存器、数据块,功能块FB、FC和系统功能块SFB、SFC以及S7的各存储区中的单元。S7有立即寻址、存储器直接寻址、存储器间接寻址和寄存器间接寻址四种寻址方式。
1)立即寻址
立即寻址是对常数或常量的寻址方式。操作数本身直接包含在指令中。立即寻址示例见表2。
表2 立即寻址示例
2)直接寻址
直接寻址包括对寄存器和存储器的直接寻址。在直接寻址的指令中,直接给出操作数的存储单元地址。直接寻址示例见表3。
表3 直接寻址示例
3)存储器间接寻址
在存储器间接寻址的指令中,给出一个存储器,该存储器的内容是操作数所在存储单元的地址,该地址又被称为地址指针。存储器间接寻址方式的优点是,当程序执行时能改变操作数的存储器地址。存储器间接寻址示例见表4。
表4 存储器间接寻址示例
4)寄存器间接寻址
在S7中有两个地址寄存器,它们是AR1和AR2。通过地址寄存器,可以对各存储区的存储器内容实现寄存器间接寻址。地址寄存器的内容加上偏移量形成地址指针,该指针指向数值所在的存储单元。
地址寄存器存储的地址指针有两种格式,其长度均为双字。其中,种地址指针格式包括被寻址数值所在存储单元地址的字节编号和位编号。至于对哪个存储区寻址,则必须在指令中明确地直接给出。这种指针格式适用于在确定的存储区内寻址,即区内寄存器间接寻址。而第二种地址指针格式中还包含了数值所在存储区的说明位(存储区域标志位),可通过改变这些位实现跨区寻址,这种指针格式用于区域间寄存器间接寻址
4、状态字 状态字用于表示CPU执行指令时所具有的状态。一些指令是否执行或以何种方式执行可能取决于状态字中的某些位;执行指令时也可能改变状态字中的某些位;也能在位逻辑指令或字逻辑指令中访问并检测它们。状态字的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状态字的结构 1)检测位(FC) 状态字的位0称为检测位。若其状态为0,则表明一个梯形逻辑网络的开始或指令为逻辑串条指令。CPU对逻辑串条指令的检测(称为检测)产生的结果直接保存在状态字的RLO位中,经过检测存放在RLO中的0或1被称为检测结果。FC位在逻辑串的开始时总是0,在逻辑串指令执行过程中为1,输出指令或与逻辑运算有关的转移指令将其清零。 2)逻辑操作结果(RLO) 状态字的位1称为逻辑操作结果RLO(Result of Logic Operation)。该位存储位逻辑指令或算术比较指令的结果。在逻辑串中,RLO位的状态能够表示有关信号流的信息。RLO的状态为1,表示有信号流(通);状态为0,表示无信号流(断)。可用RLO触发跳转指令。 3)状态位(STA) 状态字的位2称为状态位。状态位不能用指令检测,它只在程序测试中被CPU解释并使用。如果一条指令是对存储区操作的位逻辑指令,则无论对该位进行读或写操作,STA总是与该位的值取得一致;对不访问存储区的位逻辑指令来说,STA没有意义,此时它总被置为1。 4)或位(OR) 状态字的位3称为或位(OR)。在先逻辑“与”后逻辑“或”的逻辑串中,OR位暂存逻辑“与”的操作结果,以便进行后面的逻辑“或”运算。其它指令将OR位清零。 5)溢出位(OV) 状态字的位4称为溢出位,溢出位被置1,表明一个算术运算或浮点数比较指令执行时出现错误(错误:溢出、非法操作、不规范格式)。后面的算术运算或浮点数比较指令执行结果正常的话,OV位就被清零。 6)溢出状态保持位(OS) 状态字的位5称为溢出状态保持位(或称为存储溢出位)。OV被置l时OS也被置1;OV被清零时OS仍保持。它保存了OV位,可用于指明在先前的一些指令执行中是否产生过错误。只有下面的指令才能复位OS位:JOS(OS=1时跳转)、块调用指令和块结束指令。 7)条件码1(CC1)和条件码0(CC0) 状态字的位7和位6称为条件码1和条件码0。这两位结合起来用于表示在累加器1中产生的算术运算或逻辑运算结果与0的大小关系。 8)二进制结果位(BR) 状态字的位8称为二进制结果位。它将字处理程序与位处理联系起来,在一段既有位操作又有字操作的程序中,用于表示字操作结果是否正确(异常)。将BR位加入程序后,无论字操作结果如何,都不会造成二进制逻辑链中断。 |
二、位逻辑指令
位逻辑指令主要包括位逻辑运算指令、位操作指令和位测试指令,它们可以对布尔操作数的信号映态扫描并完成逻辑操作。逻辑操作结果(RLO)用以赋值、置位、复位布尔操作数,也用来控制定时器和计数器的运行。
1、位逻辑运算指令
位逻辑运算指令是“与”(AND)、“或”(OR)、“异或”(XOR)指令及其组合。它对“0”或“1”这些布尔操作数进行扫描,经逻辑运算后将逻辑操作结果送入状态字的RLO位。
1)“与”(A)和“与非”(AN)指令
逻辑“与”在梯形图中是用串联的触点回路表示的,被扫描的操作数则表示为触点符号,操作数标在触点上方。如果触点是常开触点(动合触点),则对“1”扫描相应操作数。在plc中规定:若操作数是“1”,则常开触点“动作”,即认为是“闭合”的;若操作数是“0”,则常开触点“不动作”,即触点仍然打开。如果触点是常闭触点(动断触点),则对“0”扫描相应操作数。在PLC中规定:若操作数是“1”,则常闭触点“动作”,即触点“断开”;若操作数是“0”,则常闭触点“不动作”,即触点仍保持闭合。
如果串联回路中的所有触点皆闭合,则该回路就“通电”了。在图3中,如果所有触点闭合,即当输入10.0和输出Q4.1的信号状态都是“1”(触点闭合),且位存储器M10.1为“0”(该触点仍保持原闭合位置)时,输出Q4.0才为“1”;如果有一个或多个触点是打开的,则输出Q4.0的信号状态就为“0”(继电器触点打开)。
图3 A和AN指令
图3右部为该梯形图的语句表,在语句表中,操作数是被依次扫描的,其扫描的结果再进行逻辑“与”运算。对信号状态进行“1”扫描,并做逻辑“与”运算,则用助记符“A”来标识,相关的操作数指定了要扫描的对象。当操作数的信号状态是“1”时,其扫描结果也是“1”;如果操作数的信号状态是“0”,则扫描结果也是“0”。(http://www.diangon.com/版权所有)对信号状态进行“0”扫描,并做逻辑“与”运算,则用助记符AN来标识取反的“与”逻辑操作。当操作数的信号状态是“0”时,其扫描结果就是“1”;如果操作数的信号状态是“1”,则扫描结果为“0”。
在条语句中,CPU扫描的是输入10.01,本次扫描也被称为扫描。扫描的结果被直接保存在RLO(逻辑操作结果)中,在下一条语句中,扫描操作数输出Q4.1,这次扫描的结果和RLO中保存的上一次结果相“与”,产生的新结果再存入RLO。如此逐一进行,在逻辑序列结束处的RLO可用作进一步处理,如用来激励一个输出信号。在上面的语句表中,把RLO的值赋给输出Q4.0(=Q4.0)。
2)“或”(O)和“或非”(ON)指令
逻辑“或”在梯形图中是用并联的触点回路表示的,被扫描的操作数标在触点上方。在触点并联的情况下,若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触点闭合,则该回路就“通电”。在图4中,驱动信号通过并联触点回路加到输出Q4.0。只要有一个触点闭合,输出Q4.0的信号状态就为“1”,如果所有的触点都是打开的,则输出Q4.0就为“0”。
图4 O和ON指令
当逻辑串是复杂组合时,CPU的扫描顺序是先“与”后“或”。图5中左图和右图分别是触点先并后串和先串后并的例子。
图5 触点组的串、并联
3)“异或”(X)和“异或非”(XN)指令
“异或”(X)和“异或非”(XN)指令类似于“或”和“或非”指令,用于扫描并联回路能否“通电”。
图6中,仅当两个触点(输入I1.0和输入I1.1)的扫描结果不同,即只有一个为“1”时,RLO才为“1”,并赋值给输出,使Q4.0为“1”。若两个信号的扫描结果相同(均为“1”或“0”),则Q4.0为“0”。与O和ON比较,X和XN排除了两个信号扫描结果为“1”时使输出为“1”的可能性。
图6 X和XN指令
2、位操作指令
1)输出指令
逻辑串输出指令又称为赋值操作指令,该操作把状态字中RLO的值赋给指定的操作数(位地址)。若RLO为“1”,则操作数被置位,否则操作数被复位。表5列出了输出指令中操作数的数据类型和所在的存储区。(http://www.diangon.com/版权所有)逻辑串输出指令通过把检测位(FC位)置0来结束一个逻辑串。当FC位为0时,表明程序中的下一条指令是一个新逻辑串的条指令,CPU对其进行扫描操作。
表5 输出指令
LAD输出指令像继电器逻辑图中的线圈一样工作。如果电流能够流经电路到达线圈(即RLO为1),则继电器线圈通电,其常开触点闭合,否则线圈不通电,常开触点断开。在LAD中,只能将输出指令放在逻辑符号串的右端,但其前面必须有链路,不能将输出指令单独放在一个空网络中。
一个RLO可被用来驱动几个输出元件。在LAD中,输出线圈是上下依次排列的。在STL中,与输出信号有关的指令被一个接一个地连续编程,这些输出具有相同的优先级。图7所示是多重输出的示例。
图7 多重输出
中间输出指令在存储逻辑中用于存储RLO的中间值,该值是中间输出指令前的位逻辑操作结果。在与其它触点串联的情况下,中间输出与一般触点的功能一样。中间输出指令不能用于结束一个逻辑串,因此,中间输出指令不能放在逻辑串的结尾或分支的结尾处。图8所示是中间输出的梯形图。
图8 中间输出
2)置位/复位指令
置位/复位指令根据RLO的值,来决定被寻址位的信号状态是否需要改变。若RLO的值为1,被寻址位的信号状态被置1或清0;若RLO的值为0,则被寻址位的信号保持原状态不变。置位/复位指令有关内容见表6。
表6 置位/复位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