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的蓬勃发展,有许多新兴的就业模式产生,同时也诞生了更多的新型岗位,越来越多的年轻群体会选择灵活就业。那么,伴随之而来的是有各种新的用工形式的出现,其中灵活用工是一个热度很高的概念。然而,到底什么是灵活用工,与其他的用工形式有什么不同,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
基本概念
什么是灵活用工
现在,很多人都会片面地认为“劳务派遣”、“小时工”就是“灵活用工”,实际上灵活用工包含很多方面,逐渐影响人们的就业和工作模式。在劳动观念、市场用工形态、互联网数字经济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市场催生了大量的灵活就业者和众多灵活就业岗位,为此产生的新的用工模式——灵活用工。
简单地说,灵活用工是企业基于用人的淡旺季需求,灵活地按需求及时地雇佣人才,而企业与人才不建立正式的全职劳动关系的全新用工模式。
灵活用工指的是一种具有短期性、临时性、灵活性特点的用工模式。现阶段灵活用工主要是指全日制标准劳动关系用工之外的其他各种用工形式。包括了劳务派遣、非全日制、共享用工、人力资源服务外包、退休聘用、使用兼职、勤工助学和实习等等诸多形式。所谓“灵活”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法定的制度化用工的“刚性”而言的。
在灵活用工模式下,企业与灵活就业者之间的关系由劳动合同的雇佣关系转变成了劳务合同的合作关系。那么,企业与用工的关系由“才为我所有”转变为“才为我所用”。可以大大降低企业人力成本,有利于聚焦公司核心业务,个人的收入得到明显提升,达到降本增效的作用。
灵活用工的特征
1、自由灵活:企业可根据季节和不同阶段的需求招聘员工,提高用工弹性,降低用工成本;劳动者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安排工作时间和地点,没有固定的工时约束,由此实现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双赢”。
2、关系转变:企业和员工的关系从传统签订劳动合同的雇佣关系,转变为签订劳务合同、外包合同等的合作关系。企业可以减少对员工意外风险、劳动风险的保障责任。员工如果以个体户的形式出现,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关系就会成为“服务关系”,员工作为“个体户”,就成了为企业提供服务的“服务商”。由此,企业不再向“员工”支付工资,而是支付“服务费”。“员工”拿到的报酬也不再是“工资”,而是变成“经营所得”,并缴纳相应的税费。
3、形式多样:相较传统的用工模式,灵活用工的用工形式更加灵活和多样化,扩宽了企业的用工渠道,为企业提供更多选择技能人才的机会;增强了企业的用工弹性;降低了企业的用工成本和用工风险;合同期限也更加弹性化;用工行业也是五花八门,使得用工场景更加丰富多彩。
灵活用工的优势
弹性工时:灵活机动,解决了企业编制限制
薪酬弹性:快速结算,人才为我所有到为我所用,降低用工成本
职能弹性:岗位快速调整匹配,提高效益和效率
数量弹性:按需匹配用工数量,有效避免闲散劳动者增大用工成本
降低成本:灵活用工相比传统用工模式降低企业人力成本达30%以上
降低税务和用工风险:由于灵活用工模式下企业和自由职业者之间不签订劳动合同,两者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企业无需承担税务和用工的风险,降低了企业自身的税务和用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