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性能测试 : 百格测试、耐磨测试、划痕测试、插拔测试、弯折测试、色牢度测试

物理性能测试 : 百格测试、耐磨测试、划痕测试、插拔测试、弯折测试、色牢度测试

发布商家
鉴联国检(广州)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联系人
李工(先生)
职位
工程师
电话
13620111183
手机
13620111183
微信
A15915704209
价格
¥1800.00/件
报告用途
质量控制
样品量
若干
检测周期
7-10个工作日
可靠性试验是评价和提高产品可靠性的重要技术手段,它涉及到试验方案的制定、试验装置的研发、试验过程的记录、故障分析技术的建立等内容。
 可靠性试验的目的可靠性试验是为分析、评价产品的可靠性而进行的试验。
通过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不仅可以确定产品的可靠性指标,而且可以对产品的失效进行分析,找出其薄弱环节,采取相应对策,达到提高产品可靠性的目的。
因此,可靠性试验是研究产品可靠性的重要手段和内容之一。
 可靠性试验的特点可靠性试验与产品的常规试验不同,常规试验的目的,只是保证产品出厂验收时使其参数及物理机械性能符合出厂指标,而不需要测定产品在规定时间内的失效率,故不能对产品的可靠性提出任何保证。
可靠性试验则对产品是否在以后规定的使用时间内符合一定的可靠性指标提供了保证。
同时,可靠性试验是产品可靠性预测和验证的基础。
另外,在试验数据的处理上,常规试验仅是性能的通过试验,所以数据处理较简单。
而可靠性试验由于它要对某一批产品的可靠性进行推断,所以要采取严格的数据统计方法,以便得出较为可靠的结论。
由于试验的目的和要求不同,因此,试验方法也不尽相同。
所以,一定要区别常规试验和可靠性试验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切不可互相代替。
可靠性试验的分类可靠性试验包括的内容相当广泛,按照试验的目的,可靠性试验可分为工程试验与统计试验。
工程试验的目的在于暴露产品材料、设计、制造、装配等方面存在的缺陷,提出改进措施,提高产品可靠性。
统计试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产品的可靠性或者寿命是否达到规定的要求。
传统可靠性试验主要有环境应力筛选试验、可靠性增长试验、可靠性研制试验、可靠性验证试验和寿命试验;加速可靠性试验主要有可靠性强化试验、加速寿命试验和加速退化试验。
 环境应力筛选试验环境应力筛选试验是指在施加应力的条件下(振动、冲击、加速度、温度等),使元器件、模块、整机暴露出设计、工艺上的缺陷,从而对其进行挑选。
由于原材料和工艺的不一致性,操作技术和质量控制上的差异,元器件在大批生产过程中存在一些“隐患”。
在装入整机后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往往导致早期故障,使整机的可靠性降低,因此,在元器件装机前,必须将所含的早期故障产品剔除出去。
可靠性增长试验可靠性增长试验是为暴露产品薄弱环节,有计划、有目标地对产品施加模拟实际环境的综合环境应力及工作应力,以激发故障,分析故障和改进设计与工艺,并验证改进措施的有效性而进行的试验。
其目的是暴露产品中的潜在缺陷并采取纠正措施,使产品的可靠性得到稳步增长。
可靠性研制试验可靠性研制试验是通过向受试产品施加应力,将产品中存在的材料、元器件、设计和工艺缺陷激发成为故障,进行故障分析定位后,采取纠正措施加以排除,是一个试验、分析、改进的过程,主要适用于新研制的产品。
可靠性验证试验可靠性验证试验包括可靠性鉴定试验和可靠性验收试验,两种试验都是应用数理统计的方法验证产品可靠性是否符合规定要求,为产品定型提供依据,属于统计试验。
其中,可靠性鉴定试验是用来验证产品在批准投产之前已经符合规定的可靠性指标要求,并向订购方提供合格证明;可靠性验收试验的目的是验证批生产产品的可靠性是否保持在规定的水平。
寿命试验寿命试验是为了测定产品在规定条件下的寿命所进行的试验,其目的是验证产品在规定条件下的使用寿命、储存寿命。
可靠性强化试验可靠性强化试验包括高加速应力筛选和高加速寿命试验,是一种通过系统地施加逐步增大的环境应力和工作应力,激发和暴露产品设计中的薄弱环节,以便改进设计和工艺,提高产品可靠性的试验。
通过采用比技术规范极限更加严酷的试验应力加速激发产品的潜在缺陷,解决了传统可靠性模拟试验时间长、效率低及费用大等问题。
加速寿命试验加速寿命试验是在失效机理不变的基础上,通过寻找产品寿命与应力之间的物理化学关系——加速模型,利用高应力水平下的寿命特征去外推或者评估正常应力水平下的寿命特征的试验技术和方法,属于统计试验。
加速退化试验加速退化试验是在失效机理不变的基础上,通过寻找产品寿命与应力之间的关系(加速模型),利用产品在高应力水平下的性能退化数据去外推和预测正常水平下的寿命特征的试验技术和方法。
行业资讯:分布在准噶尔盆地南缘的油泉、泥火山,盆地西北部的油砂山、沥青丘、油泉以及其他地区的大量油气苗,早就被人们发现和利用。
盆地的油气资源勘查历史较久,很早就有中外地质学家先后前来调查。
盆地的石油钻探从1909年开始于南缘的独山子,新疆地方政府从俄国购进挖油机一台,在独山子钻成第一口深20米的油井。
1936年,新疆地方政府和苏联在独山子联合进行地质调査和钻探,所钻的一口井于次年1月在井深200多米处完钻岀油,初期日产油10余吨,很快减为1~2吨。
1940年,B.A.奥布鲁切夫在《准噶尔边缘地带》一文中,论述了准噶尔盆地是由于古生代地槽回返,造成巨大断裂,引起地块下陷而形成的;主要生油系为石炭系、二叠系,侏罗系亦有生油可能;中新生代构造活动主要是构造断块的升降以及第四纪新构造运动的影响。
1942年下半年,黄汲清、程裕淇、翁文波、杨钟健、卞美年和周宗浚等对准噶尔盆地南缘和独山子油矿区外围进行了地质调查,取得了很多地质成果。
1947年发表“新疆石油地质调查报告”,文中所划分的水西沟系和昌烟山系,相当于侏罗系;独山子系则相当于新第三系。
并对“陆相生油”和“多期多层含油”等进行了论述。
上述某些论述至今仍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如构造运动、边缘坳陷的存在以及主要生油岩系等方面的认识,基本上是正确的。
准噶尔盆地系统的油气资源勘查工作开始于新中国成立以后,根据各时期勘查工作的特点,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区域勘查阶段(1950-1957年)(1)中苏合作寻找油气1950年3月27日,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签订了联合举办中苏石油股份公司的协定,9月15日公司正式成立。
其首要任务是恢复和发展独山子油矿生产,同时开展准喝尔盆地南缘和西北缘的油气勘查。
到1952年,独山子又有12口新油井投产,全年共产原油52000吨,大大超过独山子油矿1936—1949年的原油总产量11497吨。
中苏石油公司成立后,在盆地南缘主要是对阜康一安集海背斜带的阜康、古牧地、喀拉扎、齐古、霍尔果斯等进行了1~5万详查,并对安集海、霍尔果斯、西湖、呼图壁4个构造进行钻探。
1953年霍尔果斯构造2号井于井深600余米处中新统试获日产原油1.9立方米,其它构造未取得有意义的成果。
盆地西北缘于1951-1952年曾在克拉玛依沥青丘附近做过地质调查,并钻了4口构造浅井,未获得工业油气流。
人气
87
发布时间
2023-12-14 02:57
所属行业
质检报告
编号
40631304
我公司的其他供应信息
相关色牢度测试产品
1362011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