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燃料由秸秆、稻草、稻壳、花生壳、玉米芯、油茶壳、棉籽壳等以及“三剩物”经过加工产生的块状环保新能源。生物质颗粒的直径一般为6~10毫米。根据瑞典的以及欧盟的生物质颗粒分类标准,若以其中间分类值为例,则可以将生物质颗粒大致上描述为以下特性:生物质颗粒的直径一般为6~8毫米,长度为其直径的4~5倍,破碎率小于1.5%~2.0%,干基含水量小于10%~15%,灰分含量小于1.5%,硫含量和氯含量均小于0.07%,氮含量小于0.5%。若使用添加剂,则应为农林产物,并且应标明使用的种类和数量。
提供生物质各类项目检测,工业分析,元素分析测报告办理等
生物质块状和颗粒燃料是利用农作物的玉米杆、麦草、稻草、花生壳、玉米芯、棉花杆、大豆杆、杂草、树枝、树叶、锯末、树皮等固体废弃物为原料,经过粉碎、加压、增密、成型,成为小棒状固体颗粒燃料等,压缩碳化成形的现代化清洁燃料,又是新兴的生物质发电*燃料,也可以直接用于城市传统的燃煤锅炉设备上,可代替传统的煤炭。
生物质不仅炭活性高, 而且氮、硫元素的含量比较低,在燃烧过程中能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的特点,*大程度上缓解了世界的温室效应。并且我国的生物质资源非常的丰富,每年秸秆产量接近六亿吨,人畜粪便以及工业排放的有机废料折合成起来也有二到四亿吨的产量。现在只有少量的生物质被运用到喂养农畜,而大量的生物质则被丢弃在田间街头,因此现在很有必要对生物质进行加以利用。
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日本*对生物质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相应的燃烧设备进行了研究。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对木质颗粒燃料的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对木制颗粒燃料燃烧装置进行了研究。瑞典等一些西方国家在美国和日本的基础上,对生物质颗粒燃料进行了相当的研究, 并根据研究成果制造出颗粒成型机及相关的燃烧装置。在现阶段,西方发达国家对生物质颗粒燃料燃烧特性研究比较成熟,也有了相当成功的燃烧设备,并且根据生产生活的需求,对生物质燃烧的供热、供暖等相关领域进行了研究。
目前,我国对生物质颗粒燃料燃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燃烧特性方面,仍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但经过多年研究,也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刘圣勇在温度场试验的基础上,自主研制了单、双层炉生物质燃料燃烧设备。田宜水对秸秆生物特性进行了相关的分析,设计了秸秆直燃热水锅炉燃烧室。翟学民对甘蔗的燃烧机理进行了研究,设计了适用于甘蔗生物质燃料的燃烧锅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