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 | 20691-84-3 |
EINECS | 999-999-2 |
化学式 | C15H15N3O2 |
分子量 | 269.3 |
InChI | InChI=1/C15H15N3O2/c1-18(2)14-8-6-12(7-9-14)16-17-13-5-3-4-11(10-13)15(19)20/h3-10H,1-2H3,(H,19,20)/b17-16+ |
密度 | 1.1385 (rough estimate) |
熔点 | 207-208 °C |
沸点 | 412.44°C (rough estimate) |
闪点 | 247.8°C |
蒸汽压 | 2.89E-10mmHg at 25°C |
折射率 | 1.5600 (estimate) |
酸度系数 | 3.86±0.10(Predicted) |
存储条件 | RT, dark |
外观 | 粉末或结晶 |
颜色 | Orange to Brown |
MDL号 | MFCD00059641 |
RTECS | DG8959500 |
上游原料 | N,N-二甲基-P-铌三阿呋喃 N,N-二甲基苯胺 |
间甲基红(也称为若丹明红B或Rhodamine B)是一种有机染料,具有鲜艳的红色色素。以下是关于间甲基红的性质、用途、制法和安全信息的介绍:
性质:
- 外观:间甲基红为红色结晶或粉末状物质。
- 溶解性:间甲基红易溶于水、醇类和醚类溶剂,不溶于有机溶剂如苯和二氯甲烷。
- pH变色范围:在pH值为5-6的酸性环境下,间甲基红呈现出最鲜艳的红色。
用途:
- 生化试剂:间甲基红常用作pH指示剂,用于标记生化实验中酸碱中性区域的变化,如DNA凝胶电泳等。
- 染料:间甲基红也广泛应用于染料工业,用于染色纤维、皮革、塑料、墨水和油漆等产品。
- 生物标志物:其荧光性质,间甲基红还用作生物标志物用于生物实验、荧光显微镜观察等领域。
制法:
间甲基红一般通过对二乙酸乙酯基苯胺(p-phenylenediamine diethyl ester)和二乙酸氯化胺(chlorinated aniline diethyl ester)进行反应合成而得。具体的制法可根据不同的文献和工艺进行选择。
安全信息:
- 间甲基红属于一般有机化合物,其毒性较低,但仍需注意安全操作。
- 在使用间甲基红时,避免吸入其粉尘或溶液进入眼睛、口腔或皮肤。
- 如意外接触导致不适或负面反应,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并就医咨询。
- 应储存在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火源和氧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