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标准主要内容
1. 原料管控
标准明确规定奶嘴仅允许使用天然橡胶、顺式-1,4-聚异戊二烯橡胶和硅橡胶三种材料,其他橡胶禁用。原料需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法规要求,并要求若含天然乳胶,必须在标签中明确标识。
2. 化学安全要求
标准通过多项理化指标对奶嘴的安全性进行约束,包括:
- 感官要求:产品需色泽正常、无污物,浸泡液不得出现浑浊、异味等劣变现象。
- 总迁移量:在不同模拟液(如蒸馏水、4%、50%乙醇)中,总迁移量分别不得超过30 mg/kg、60 mg/kg和60 mg/kg。
- 特定化学物质限量:如高锰酸钾消耗量≤10 mg/kg,重金属(以铅计)≤1 mg/kg,N-亚硝胺及其可生成物分别≤0.01 mg/kg和0.1 mg/kg,硅橡胶奶嘴的挥发性物质≤0.50%等。
3. 标签标识规范
要求明确标注材质类型,如聚合物共混物需标识主要成分;金属基材需注明合金或涂层类型,多层涂层需按由外至内的顺序标明(如“铬/镍/铜”);含天然乳胶的产品需特别标注。
二、标准实施的意义
1. 填补安全监管空白
此前国内奶嘴市场缺乏统一的安全标准,企业多参照欧盟或企业标准生产,导致质量参差不齐。例如,2019年抽检中NUK乳胶奶嘴因总迁移量超标被判定不合格。GB 4806.2-2015的出台首次从国家层面规范了奶嘴的化学安全与标识要求,为监管提供了明确依据。
2. 保障婴幼儿健康
奶嘴作为直接接触婴幼儿口腔的产品,其化学物质迁移可能引发健康风险。标准通过严格限制有害物质(如N-亚硝胺、重金属)的迁移量,显著降低了长期使用中的安全隐患。
3. 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
标准促使企业优化生产工艺和原料选择,提升产品质量。例如,明确禁用非橡胶材料,倒逼企业调整供应链;统一的检测项目(如总迁移量、高锰酸钾消耗量)为产品合规性提供了量化标准,促进了行业良性竞争。
4. 与标准接轨
标准部分指标参考了欧盟等法规(如迁移试验方法),增强了国产奶嘴的市场竞争力,也为后续配套标准(如2020年发布的《婴幼儿用奶瓶和奶嘴》强制性国标)奠定了基础。
GB 4806.2-2015的制定与实施,不仅完善了食品接触材料的标准体系,更通过科学严谨的指标设计,为婴幼儿健康筑起了一道安全防线,推动了乳胶制品行业的转型升级。未来,随着市场监管的持续加强和消费者认知的提升,这一标准将在保障产品质量、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更深远的作用。
我们总部实验室能做做国标GB 4806.2-2015的测试,出具的报告具有相关资质。有需求的企业可以与我们联系。
联系人:邹工

相关资讯
通常所说的“密胺”餐具或仿瓷餐具,其实按树脂原料主要分为两类。购买时,要注意制品底部的标识,标有“MF”的,表示是以密胺/甲醛树脂为主要原料,作为餐具,例如在吃饭这样不算太长的时间内接触热汤、热饭菜还是安全实用的;如果标有“UF”,表示是以尿素/甲醛树脂为主要原料,不要接触热的食品。但如果用作常温下盛放水果和瓜子、花生之类干果的盘、碟,尿素/甲醛树脂制品不失为价廉物用品。更要注意的是,无论是MF还是UF,都不要长时间高温蒸煮或在微波炉中使用。如果制品使用不当或时间较长,表面出现裂纹、破损,弃用。
美国FDA食品级接触材料检测测试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负责全国药品、食品、生物制品、化妆品、兽药、器械以及诊断用品等的管理。FDA对食品接触性物质(FoodContact Substances, FCSs)的定义:如果一种物质可以作为食品生产、包装、运输或支持材料的组分且不会对食品产生任何技术上的影响,那么该成分可以称为食品接触性物质。以下内容主要讲述美国食品接触材料管控法规要求
美国FDA食品级接触材料检测测试标准有哪些?
- FDA 21 CFR 21 CFR 175.300 树脂和聚合物的涂料
- FDA 21 CFR 176.170 与水质食品和脂质食品接触的纸和纸板的组份
- FDA 21 CFR 177.1010 半硬质和硬质丙烯酸及改性丙烯酸塑料
- FDA 21 CFR 177.1210 用于食品容器的具有密封垫的密封材料
- FDA 21 CFR 177.1240 对苯二甲酸1,4-亚环己基二亚酯和间苯二甲酸1,4-亚环己基二亚酯的共聚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