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标准主要内容
1. 原料管控
标准明确规定奶嘴仅允许使用天然橡胶、顺式-1,4-聚异戊二烯橡胶和硅橡胶三种材料,其他橡胶禁用。原料需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法规要求,并要求若含天然乳胶,必须在标签中明确标识。
2. 化学安全要求
标准通过多项理化指标对奶嘴的安全性进行约束,包括:
- 感官要求:产品需色泽正常、无污物,浸泡液不得出现浑浊、异味等劣变现象。
- 总迁移量:在不同模拟液(如蒸馏水、4%、50%乙醇)中,总迁移量分别不得超过30 mg/kg、60 mg/kg和60 mg/kg。
- 特定化学物质限量:如高锰酸钾消耗量≤10 mg/kg,重金属(以铅计)≤1 mg/kg,N-亚硝胺及其可生成物分别≤0.01 mg/kg和0.1 mg/kg,硅橡胶奶嘴的挥发性物质≤0.50%等。
3. 标签标识规范
要求明确标注材质类型,如聚合物共混物需标识主要成分;金属基材需注明合金或涂层类型,多层涂层需按由外至内的顺序标明(如“铬/镍/铜”);含天然乳胶的产品需特别标注。
二、标准实施的意义
1. 填补安全监管空白
此前国内奶嘴市场缺乏统一的安全标准,企业多参照欧盟或企业标准生产,导致质量参差不齐。例如,2019年抽检中NUK乳胶奶嘴因总迁移量超标被判定不合格。GB 4806.2-2015的出台首次从国家层面规范了奶嘴的化学安全与标识要求,为监管提供了明确依据。
2. 保障婴幼儿健康
奶嘴作为直接接触婴幼儿口腔的产品,其化学物质迁移可能引发健康风险。标准通过严格限制有害物质(如N-亚硝胺、重金属)的迁移量,显著降低了长期使用中的安全隐患。
3. 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
标准促使企业优化生产工艺和原料选择,提升产品质量。例如,明确禁用非橡胶材料,倒逼企业调整供应链;统一的检测项目(如总迁移量、高锰酸钾消耗量)为产品合规性提供了量化标准,促进了行业良性竞争。
4. 与标准接轨
标准部分指标参考了欧盟等法规(如迁移试验方法),增强了国产奶嘴的市场竞争力,也为后续配套标准(如2020年发布的《婴幼儿用奶瓶和奶嘴》强制性国标)奠定了基础。
GB 4806.2-2015的制定与实施,不仅完善了食品接触材料的标准体系,更通过科学严谨的指标设计,为婴幼儿健康筑起了一道安全防线,推动了乳胶制品行业的转型升级。未来,随着市场监管的持续加强和消费者认知的提升,这一标准将在保障产品质量、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更深远的作用。
我们总部实验室能做做国标GB 4806.2-2015的测试,出具的报告具有相关资质。有需求的企业可以与我们联系。
联系人:邹工

相关资讯
各国或地区对食品接触材料的要求:
欧盟:1935/2004/EC,EU10/2011及其修订案,AP决议&技术指南文件
德国:LFGB 30&31, BFR建议
法国:DGCCRF
美国:FDA 21CFR Part 170-189, CPG, GRAS, 加州65
日本:日本食品卫生法JFSL 370
韩国:KFDA韩国《食品用、容器和包装的标准与规范》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GB 9685,GB 4806系列,产品标准(QB/T 4049, QB/T 1999, QB/T 2933, QB/T 4162, GB/T 29601, GB/T 29606, GB 18006.1, GB/T 11416)
意大利:意大利内阁法案 1973年3月21日法令;意大利内阁法案2015年8月6日法令195号等
产品检测类型
餐具:刀叉、碗、筷、勺、杯、碟等食品接触材料
厨具:储藏用具、洗涤用具、调理用具、烹调用具等
食品包装容器:纸容器、金属容器、玻璃容器、塑料容器、塑料包装袋/膜等
儿童用品:奶瓶、安抚奶嘴、用饮水杯等
欧洲食品级接触材料(EC)No.1935/2004检测测试项目有哪些?
1.1 (EC)No.1935/2004塑料(EU)No.10/2011 迁移测试
1.2 (EC)No.1935/2004陶瓷玻璃2005/31/EC 铅镉溶出量测试
1.3 (EC)No.1935/2004硅橡胶 AP(2004)5 迁移测试
1.4 (EC)No.1935/2004三聚氰胺树脂 AP(2004)5 迁移测试 ,甲醛溶出量测试
1.5(EC)No.1935/2004有机涂层 AP(2004)1 迁移测试
1.6(EC)No.1935/2004橡胶AP(2004)5&93/11/EEC 迁移测试,亚硝胺含量测试,芳香胺迁移
1.7 (EC)No.1935/2004纸张 AP(2002)1 五酚测试,防腐效力测试,重金属测试
1.8(EC)No.1935/2004木材 五酚测试,甲醛溶出量测试
1.9 (EC)No.1935/2004金属、合金、及电镀 重金属溶出量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