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日本东丽 PBT 1184G-29 的详细特性解析、应用场景及关键信息说明,针对其 “阻燃” 和 “汽车配件外壳” 应用需求展开:
PBT 1184G-29 基础信息树脂类型: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
品牌 / 产地:日本东丽(Toray)
型号定位:阻燃级 + 玻纤增强,专为汽车外壳及电子部件设计的高性能材料。
核心特性1. 阻燃性能:满足汽车安全标准阻燃等级:通常通过 UL 94 V-0 认证(厚度 1.6mm),部分规格可能符合汽车行业阻燃标准(如 FMVSS 302 垂直燃烧测试)。
阻燃体系:可能采用 无卤阻燃技术(需确认具体牌号),符合环保法规(如 RoHS、REACH),减少卤素化合物释放,适配新能源汽车环保需求。
2. 29% 玻纤增强:平衡强度与成型性力学性能:
拉伸强度:约 130-150 MPa,优于纯 PBT(50-60 MPa),可承受外壳装配应力。
弯曲模量:约 8000-9000 MPa,刚性强,抗形变能力优异,适合汽车外壳抗冲击场景。
尺寸稳定性:玻纤降低成型收缩率(0.3-0.5%),减少外壳翘曲,确保装配精度(如与车身缝隙匹配)。
3. 耐热性:适应汽车环境热变形温度(HDT):约 220-230℃(0.45MPa 负荷),可耐受汽车引擎舱附近的中等高温(如 150℃长期使用),适合靠近热源的外壳(如电池盒、电机护罩)。
耐候性:可能添加抗氧剂或紫外线稳定剂(需参考 TDS),延缓外壳在户外紫外线照射下的老化开裂。
4. 加工与表面性能注塑适应性:29% 玻纤含量兼顾流动性与填充性,适合复杂外壳结构(如带卡扣、筋位的部件),注塑温度建议 240-270℃,模具温度 50-80℃。
表面处理:玻纤外露风险较低,可直接喷涂或电镀,满足汽车外观件美观需求(如哑光、高光表面)。
5. 耐化学性耐燃油、润滑油及常见汽车清洁剂,适合引擎周边或底盘外壳接触油污的场景。
耐水性优于 PA(聚酰胺),但长期浸泡仍需注意水解风险。
典型汽车应用场景新能源汽车配件
电池组件外壳:阻燃 + 绝缘,保护电池安全,承受安装应力。
电机控制器外壳:耐电痕化(CTI 值高),防止电弧击穿,适应高电压环境。
传统燃油车部件
发动机周边外壳:如 ECU 控制盒、传感器保护罩,耐受机油蒸汽和高温。
内饰阻燃件:仪表盘骨架、座椅调节机构外壳(需通过车内燃烧测试)。
车身外饰
后视镜外壳、车顶行李架支架(需兼顾阻燃与抗冲击)。
与东丽其他汽车用 PBT 型号对比1184G-29 | 29% | V-0 | 高阻燃 + 高刚性,无卤环保 | 电池外壳、电机护罩 |
1201G-15 | 15% | V-0 | 热稳定性更优,强度中等 | 灯具外壳、高温传感器部件 |
EC44G-30 | 30% | V-0 | 通用型阻燃增强,成本稍低 | 电子连接器、工业控制盒 |
3800 | 无玻纤 | V-0 | 高流动性,非增强 | 线束端子、小型阻燃插件 |
环保合规性
需确认是否为 无卤阻燃 版本(东丽部分型号提供无卤选项),尤其是出口欧美市场的汽车配件需符合 REACH 法规。
性能验证
抗冲击测试:建议进行 ISO 179 简支梁冲击试验,确认低温环境(如 - 40℃)下的脆性表现。
耐候性测试:通过 QUV 紫外老化试验模拟户外暴晒,评估颜色变化和力学性能衰减。
加工工艺优化
干燥处理:PBT 吸湿性低,但加工前仍需 120℃干燥 3 小时,避免气泡和表面缺陷。
模具设计:采用流线型流道减少玻纤取向应力,浇口位置避免熔接痕影响强度。
技术参数参考(典型值)拉伸强度 | ISO 527-2 | 145 | MPa |
弯曲模量 | ISO 178 | 8800 | MPa |
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 | ISO 180 | 10 | kJ/m² |
热变形温度(HDT) | ISO 75-2 | 228 | ℃ |
阻燃等级 | UL 94 | V-0 (1.6mm) | - |
注:参数可能因生产批次或改性工艺略有差异,建议以官方 TDS 为准。
供应链与替代方案供应稳定性:东丽作为全球化工巨头,产能稳定,可提供长期材料追溯报告和合规证明。
替代材料:若需更高耐温性,可考虑东丽 PBT/GF/PTFE 复合材料(如 5101G 系列,耐磨 + 耐高温);若需减重,可评估长玻纤增强 PBT(LGF-PBT)。
如需定制化解决方案(如特定颜色、抗静电改性),建议直接联系东丽技术团队提供详细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