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结晶结构
兼具结晶相的高强度、高刚性与非结晶相的柔韧性,尺寸稳定性优异,适合需要长期保持形状精度的精密部件(如机械齿轮、轴承等)。
高强度与高刚性
30% 玻璃纤维增强(GL30)显著提升力学性能,抗拉强度可达 180-200 MPa(纯 PEEK 约 90 MPa),弯曲模量超 10 GPa,可替代金属制造高强度结构件(如汽车悬挂部件、工业夹具)。
耐磨与低摩擦系数
玻纤增强后表面硬度提高,耐磨性能较纯树脂提升约 3 倍,摩擦系数低至 0.2 以下,适用于无润滑或少油环境(如传送带滚轮、滑动轴承)。
食品接触合规性
通过 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EC 1935/2004(欧盟食品接触材料法规)** 等认证,可直接接触食品、药品,安全无毒,适合食品加工机械、医疗器械、包装设备等场景(如食品输送带零件、饮料灌装阀组件)。
耐化学性与耐候性
对酸、碱、有机溶剂(如酒精、油脂)具有优异抗性,在潮湿或高温环境下不易水解,可长期用于食品加工中的清洗、消毒环节(如高温蒸汽灭菌设备部件)。
典型应用领域食品与饮料行业:
食品传送带滚轮、分拣设备齿轮、包装机械密封件(需接触食品且耐磨损)。
医疗器械:
手术器械手柄、医用泵组件(需耐消毒灭菌且符合生物相容性)。
工业制造:
高负载齿轮、耐磨衬套、化工设备耐腐蚀部件(兼顾强度与化学抗性)。
与同类产品对比增强材料 | 30% 玻璃纤维 | 30% 碳纤维 | 15% 玻璃纤维 |
密度 | 约 1.6 g/cm³ | 约 1.5 g/cm³ | 约 1.4 g/cm³ |
表面特性 | 非导电(绝缘性优) | 导电(抗静电) | 非导电 |
食品接触合规性 | ✅ | ❌(碳纤维可能引入杂质) | ✅ |
典型场景 | 食品机械、绝缘耐磨件 | 高温导电部件、航空航天 | 轻载增强件、通用领域 |
加工工艺:
需高温注塑(料温 360-390℃,模温 130-160℃),玻纤填充料流动性略低于纯树脂,需注意模具设计避免充模不足。
卫生要求:
用于食品接触场景时,加工设备需清洁无油污,避免交叉污染;成品需避免长期接触强氧化剂(如浓硝酸)。
环保特性:
材料可回收,但玻纤增强料回收后性能会略有下降,建议优先用于非关键部件的循环利用。
如需具体性能数据(如拉伸强度、FDA 认证编号),可向威格斯索取产品合规报告(PCR)或联系技术团队获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