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剂的种类繁多,不同类型的活化剂配方差异较大。
以下是一些常见活化剂的配方及相关信息:
铅酸蓄电池活化剂:配方包括钠、铵、二氧化锰、活性炭、蒸馏水。具体配制方法是用量筒量取 1000ml 的蒸馏水倒入塑料容器中,用天平称取 3g 钠和 5g 铵倒入蒸馏水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待溶液温度恢复至 25℃时,加入 2g 活性炭和二氧化锰,不停搅拌均匀即可。
胶体钯活化剂:按质量浓度计,包括氯化钯 2-3g/l、氯化亚锡 170-210g/l、溶液 150-180ml/l、氯化钠 170-200g/l、润湿剂 3-5g/l、稳定剂 4-7g/l、抗氧化剂 1-3g/l,其余量为去离子水。其中,润湿剂由聚乙氧基丁基噻吩磺酸、3 - 氨基酚和 2-(5 - 噁唑基) 苯胺按质量份数比为 6:1:2-3 组成;稳定剂由 2 - 氨基吡啶、2 - 氨基 - 4 - 甲基吡啶和甲基丙烯酰胺以质量比 3:1:2-3 混合制得;抗氧化剂由葡萄糖和乙醛以质量比 6:1-2 混合制得。
钢渣还原活化剂:包括石灰石 10-90%、含碳粉末 1-50%,还可包括钠 0-10%。制备时,将石灰石、小苏打
脱硫灰、含碳粉末等材料粉磨到 80-200 目,过筛后利用粘结剂(如水玻璃、羧甲基纤维素钠、改性淀粉)将粉料混合造粒,颗粒料粒径为 1-5mm,晾干或烘干至水分含量低于 2%即可。
活化盐添加剂:配方为氯化钠 90%、碳酸氢钠 5%、柠檬酸钠 5%。将上述成分称量后倒入干净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搅拌至所有固体物质完全溶解,如需可过滤溶液,将活化盐溶液转移至干净容器中密封保存。 如果需要还原其他特定类型的活化剂配方,可能需要通过专业的成分分析方法,如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等,结合相关领域的知识和经验来确定其具体成分和比例。
药材还原配方” 通常指根据历史记载、传统理论或功效需求,将药材按特定比例和方法配伍,还原出具有特定作用的方剂(可能是失传的古方,也可能是基于需求新构建的配方)。其核心是遵循 “药性匹配、功效协同” 原则,结合传统中医理论和实践验证。以下从还原逻辑、核心依据、步骤及示例展开说明:
一、药材还原配方的核心逻辑
本质是通过药材性味、归经、功效的互补与制约,实现 “增效、减毒、靶向作用”。例如:治疗风寒感冒的配方,需具备 “发散风寒”(如麻黄)、“调和营卫”(如桂枝)、“顾护脾胃”(如甘草)的药材,形成协同作用。
二、还原配方的核心依据
传统中医理论
君臣佐使:配方中药材分 “君药(核心功效)、臣药(辅助君药)、佐药(制约毒性或兼治次要症状)、使药(引导药力直达病灶)”。例如:银翘散中,金银花、连翘为君药(清热解毒),薄荷、牛蒡子为臣药(助君药发散风热),桔梗为佐药(利咽),甘草为使药(调和诸药)。
性味归经:药材的 “四气(寒热温凉)、五味(酸苦甘辛咸)” 和 “归经(作用的脏腑经络)” 需与病症匹配。如治肺热咳嗽,多选 “性寒、味甘苦、归肺经” 的药材(如知母、贝母)。
古籍与文献记载
古医书(如《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千金方》)是还原古方的直接依据。例如:还原 “麻杏石甘汤”,可直接参考《伤寒论》记载:“麻黄四两,杏仁五十个,甘草二两(炙),石膏半斤”,明确药材组成及比例。
药材功效与禁忌
功效匹配:根据目标功效筛选药材(如 “补血” 需选当归、熟地;“活血” 需选丹参、红花)。
配伍禁忌:避免 “十八反”(如乌头反半夏)、“十九畏”(如畏朴硝),确保安全性。
现代药理研究
辅助验证药材协同作用,例如:黄连(含小檗碱)与黄芩(含黄芩苷)配伍,现代研究证实二者可增强抗菌效果,且降低单独使用的毒副作用。
三、还原配方的步骤(以 “还原一个调理气血的古方” 为例)
步骤 1:明确目标功效
确定配方的核心作用(如 “益气养血”“活血化瘀”“温肾” 等)。此处目标为 “调理气血两虚”(症状:乏力、面色苍白、心悸)。
步骤 2:筛选核心药材(依据性味与功效)
君药:选 “益气 + 养血” 核心药材,如黄芪(益气)、当归(养血)。
臣药:辅助增强君药功效,如党参(助黄芪益气)、白芍(助当归养血)。
佐药:调和药性,避免滋腻(如当归、白芍易碍胃),加陈皮理气。
使药:调和诸药,加炙甘草。
步骤 3:确定比例(参考传统与实践)
黄芪:当归 = 5:1(经典 “当归补血汤” 比例,侧重益气生血);
党参、白芍用量为黄芪的 1/2;陈皮、炙甘草为黄芪的 1/3。
步骤 4:考虑炮制与用法
黄芪蜜炙(增强益气)、当归酒洗(增强活血);
水煎服,每日 1 剂,分 2 次温服(避免生冷影响吸收)。
步骤 5:验证与调整
若服用后出现腹胀(陈皮量不足),可加砂仁;
若乏力未缓解,可增加黄芪用量。
四、注意事项
药材真伪与质量:如 “川贝母” 需区分zhengpin与伪品(如平贝母),否则影响功效。
个体差异:配方需结合体质调整(如阴虚体质慎用黄芪,需加麦冬滋阴)。
专业指导:药用配方需由中医师辨证开具,避免自行调配(如麻黄过量可能导致心悸)。
***药材还原配方是 “理论指导 + 实践验证” 的结合,既需遵循传统配伍规律,也需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整,最终实现 “安全有效” 的核心目标。